关氏皮影戏

编辑
关氏皮影戏是辽宁省的民间艺术。是辽北皮影戏的杰出传人。沈阳关氏皮影被批准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氏皮影的传承人、关宝凤的次子关呈玺也被授予“辽宁省优秀民间艺人”和“沈阳市优秀民间艺术家”称号。
中文名:
关氏皮影戏
分类:
皮影戏
地 区:
辽宁省

目录

溯源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以关宝凤为“领箱人”的沈阳关氏皮影凭借通俗、平直的道白以及吸纳地方戏种和外地影戏唱腔精华而深深扎根于辽北大地,受到广大群众喜爱。关宝凤及其子孙三代情系皮影,几经风雨,将这一古老的民间剧种传承下来。日前,记者来到沈阳市沈北新区(原新城子区)马刚村,在寻访关氏皮影的历史中,也感受到这种古老艺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皮影戏历史悠久,它又叫“影子戏”、“灯影戏”,用兽皮或纸板刻制成人物剪影,通过精巧的景物布局,色彩绚丽、造型逼真的道具来衬托人物形象,展示故事情节,是一种融绘画、雕刻、音乐、诗歌等成分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沈阳关氏皮影是中国北方皮影的分支,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人黄素志多才多艺,因屡试不第,愤而出关游学辽阳,于此兴创皮影。后在清代,流传河北、东北,逐渐形成了声腔音乐相近、演唱风格各异、乡土气息浓郁的中国北方皮影戏,现流传于冀、内蒙古、辽、吉、黑等地。沈阳关氏皮影吸取各地皮影戏的长处,融进了大量的绘画艺术手法,创作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形象,在语言上采用辽北地方方言,在唱腔上,以唐山皮影为基调的同时加入辽北地区民间小调,形成了既爽朗高亢,又婉转动听的独特艺术风格。

关氏皮影戏关氏皮影戏

声腔

  关氏皮影在融会东北地区老影调和唐山皮影唱腔的基础上,夹以方言为主的道白,逐渐形成了爽朗高亢、婉转动听的演唱风格。曲调有“慢板”、“快板”、“流水板”、“绕口令”等。演唱方法有对唱、合唱、数板、带板唱、紧拉慢唱等。

  其影人造型粗犷淳朴而不失典雅,身段上窄下宽,手臂过膝;通天鼻,红唇尖翘,环眉凤眼;着色以红、绿为主,有时也用些蓝紫,色彩鲜明。造型采用夸张、象形等手法,其中用公鸡尾翎代替影人雉尾,是东北皮影较少采用的手法,优美别致,独具魅力。

  在演出实践中还不断对影幕、照明等进行改革。音乐方面改变了只用四弦伴奏的传统习惯,增加了扬琴、月琴、横笛、笙管。还常用“大下巴”串场(一个大嘴的傻童子影人),表演滑稽幽默。

剧目

  关氏皮影主要有传统剧目《薛家将》、《杨家将》、《二度梅》、《青云剑》等近百部书种,也有新编爱国主义题材剧目,及紧跟时代需求编演的《小女婿》、《小二黑结婚》等现代曲目。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关氏家族是一个民间美术世家,上溯几代人都精通彩塑、绘画,关氏三代影人秉承美术天赋,都能根据故事需要自己刻制皮影。

  受家庭的熏陶,关维颖从沈阳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和哥哥关维猛刻制了很多新的皮影,哥俩在原有的剧本的基础上又编创了《马刚的故事》、《刘胡兰》等十余部新作品。随着时代变迁,在各种文化娱乐形式的冲击下,关氏皮影近十多年间很少有演出。直到这两年,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关氏皮影又迎来了新的希望。关维猛告诉记者,近 期他们又编创了童话剧《小羊过桥》、《东郭先生和狼》,新编的现代剧《欢乐农家》还于今 年11月获得了辽宁省第五届皮影戏调演铜奖。记者获悉,现任蒲河中心小学教师的关维颖已将皮影引入课堂,成立了小学生皮影社,已有几十名学生加入进来。关维猛表示,他们现能做的就是力争把老祖宗留下的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记者从沈北新区文化局了解到,关氏皮影显示出沈北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打造文化沈北的大背景下,有关部门已经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定要保护好关氏皮影艺术。

传承

  在关呈玺家中,这位76岁的老人从影箱里拿出了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宝贝”,这些雕刻精美、造型逼真、历百年而不褪色的皮影是从父亲手里传下来的。“文革”期间,皮影戏被禁止,出于对皮影艺术的喜爱,父亲关宝凤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皮影毁掉,无奈中,关宝凤将有着100多个皮影的影箱放在缸里埋在地下保存起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市场不景气,100多件皮影也丢的丢,送人的送人,仅剩下18件皮影,这些皮影见证了关氏皮影所经历的辉煌与落寞。关宝凤是沈阳关氏皮影主要传承人,居住在马刚村(解放前称刘千户村),他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就独撑门户,靠皮影戏维持生计。30年代,他又进一步求学于当地黑林子村田子余影箱,后来,关宝凤还师从一些唐山皮影艺人,技艺渐趋成熟。关宝凤长子关呈璧和次子关呈玺受父亲影响,从小就喜爱这门艺术。关呈玺回忆说,自己12岁起便跟着父亲和哥哥四处搭台唱影,为当地乡民演出。那时由于条件简陋,仅用油灯照亮皮影人物,白布做成影窗,七八个人在戏台后即可表演。

  上世纪50年代是关氏皮影最为辉煌的时期,每到一地演出,方圆三五十里的乡亲们都赶来看戏,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求学者。1956年应北京市美术服务部邀请,为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局制作了皮影《武松打虎》、《凤仪亭》等出国展品,此后又创作了《秋江》等多套作品,这些作品走出国门参加民间艺术展,在国际上受到了欢迎。国庆十周年时,他们还参加了省里举办的文化艺术界国庆献礼展览大会,并荣获二等奖。“文革”时期,皮影戏被停演,红卫兵将多部手抄剧本毁掉,就连关呈玺最喜爱的一套关于秦丞相百里奚故事的60多册手抄本《金顶山》也被烧成灰烬,至今想起来仍令他心痛不已。“文革”结束后,沈阳关氏皮影再次复活,并成立了皮影戏团,关呈璧、关呈玺担任团长、艺术指导,他们也将技艺传承给了关呈璧的两个儿子关维猛、关维颖,关氏皮影经历了第二次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