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闹

婚闹本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比如人们常说起的闹洞房就是婚闹的形式之一。但是21世纪初以来却出现了很多离奇的婚闹形式,有的甚至伤风败俗,影响社会风气。各种婚闹不断出现在新闻中,形式五花八门,除了闹新娘,还要闹伴娘,闹新郎,甚至有些地方还闹公公婆婆,有的甚至闹出了官司,闹出了人命。民俗专家呼吁,变了味的婚闹要不得,婚闹要遵守社会公德。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婚闹​外文名​A marriage
​定义​传统习俗​时间​新婚日子

由来

婚闹,是中国传统的婚俗,包括“闹伴娘”、“闹新娘”、“闹洞房”等。相传紫微星下凡指点宾客用嬉戏说笑声驱走洞房里的魔鬼,保护新人;人们从闹房戏妇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便可克服既羡且嫉的心理。相反来闹的人如果少了,不热闹,就表示办婚礼的主家平时为人处世不够好,人缘差,这家人也自觉脸上无光。
这一风俗早在北宋末年庄绰所撰的《鸡肋编》就有记载:“诸礼颇多异事。如民家女子不用大盖,放人纵观,处子则坐于榻上,再适则坐于榻前。其观者若称叹美好,虽男子怜抚之亦喜之,而不以为非也。”女子初嫁或再嫁时,被前来观礼的男子,或审视或抚摸,都不认为这是无礼。
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剽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世界上有些落后的民族以自残和被虐来表明男人资格,甚至拿猎取到的人头作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义。闹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习俗。

历史原因

华人导演李安曾说过:中国人婚礼中的种种表现,都是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不论是恶搞还是好奇,一些人的行为是借习俗之名,行猥琐揩油之事,不仅是对新郎新娘的不尊重,也是其缺乏修养素质的直接反映。
婚闹婚闹
古代中国人通常是盲婚哑嫁,不仅缺少婚前交往,甚至素未谋面。双方特别是新娘,缺乏男女交往和作为主人家招呼客人的经验,新人往往陷入不知道怎么跨越僵持尴尬气氛而亲近对方的困惑。闹洞房有着一个迫使新郎新娘相互配合的过程和必须亲近依赖对方才能过关的感觉,而这些不得已、半推半就,实际上帮助了他们自己更快进入夫妻的角色。古人道德观念和礼俗观念强烈,人们之间的距离没有那么近,一般的闹洞房就足以使新郎新娘面红耳热,所以不需要太恶搞。现今一些闹洞房低俗化的不文明现象,一方面是人们忘记了闹洞房的是否有被需要的现实意义,为谁而闹;另一方面现代人见多识广,反而因为闹洞房者触及不到临界点,才想出许多恶俗做法。

地方恶俗

据民俗专家介绍,淄博地区一直有婚闹的习俗,但是近几年却出现了很多离奇的婚闹形式,有的甚至伤风败俗,影响社会风气。从历史来看,黄河以北地区的婚闹比黄河以南要严重一些,淄博历史悠久,婚姻文化也比较悠久,以前的人结婚也会闹一闹,但不会像现在有的人如此疯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淄博的婚闹开始变味。
与周边地市相比,淄博婚闹算是比较严重的,之前媒体报道过,日照曾经出现把新郎扔进海里,淄博地区的婚闹形式更加多样也更普遍,主要是因为参与的人喜欢凑热闹,但是也有的是趁机报复新郎。
据常年从事婚庆工作的李先生介绍,淄博地区原来流行闹伴娘,会扒掉伴娘的衣服,乱摸伴娘,因此还出现过意外事件,导致有一段时间女孩害怕做伴娘,父母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做伴娘,有的人结婚要花钱雇伴娘,大约从2005年以后开始闹新郎。不过,民俗专家介绍,离奇婚闹只是个别现象,媒体报道的只是个别极端现象,大部分人还是会注意文明,讲究公德。
淄博当地从事婚庆的人士介绍,淄博婚闹这几年越来越普遍,有些婚闹行为十分离谱,不只是开玩笑,会对新郎身体带来伤害,有些婚闹行为甚至违法。婚闹中以闹新郎为主,最常见的是把新郎用胶带绑在树上,往新郎身上扔鸡蛋、倒水、倒啤酒,还会在新郎旁边放鞭炮等。淄博常年从事婚庆工作的李先生介绍,有些严重的婚闹会把新郎倒立绑在树上,然后往新郎嘴里罐啤酒,往脸上扔鸡蛋,还有的会让新郎穿上女士内衣游街,有的甚至往新郎下体抹辣椒酱。“让新郎倒立往嘴里罐啤酒等,这些行为很危险。”李先生说,他见过不少新郎因为婚闹而受伤的。
另一位婚庆从业人员卜先生也介绍了一些情况,有的婚闹会把香蕉、黄瓜等绑在新郎身上,让新娘咬,有的会脱光新郎的衣服与新娘摆出各种动作,有的还会让新郎扮演猪八戒等。

奇葩婚闹

2016年4月,明星包贝尔的婚礼在巴厘岛举办,邀请了众多圈中好友一同来分享喜悦,但这婚礼刚刚过去,婚礼上新郎伴郎合力抬起衣衫单薄的伴娘并试图把其丢进泳池的视频流落到网上,引起网民议论:本以为只有偏远落后地区才会出现的闹伴娘的情节竟出现在公众人物的婚礼上,实在不应该;开玩笑没有限度,不尊重女性,请道歉。
明星婚礼尚且有此陋习,百姓生活中“婚闹”的程度更为严重。闹上法庭、闹出人命、闹得亲戚朋友反目的比比皆是。《山东农业》的《闹洞房闹出的人间悲剧》中讲述了山东济阳崔家寨镇一位新娘因闹洞房受到旁人的嘲讽、丈夫的猜疑,患上精神病后自杀的真实事例;泰安16岁的小丽受邀做好友姐姐的伴娘,被前来参加婚礼的十几个小伙子上下其手,扒衣猥亵,回家后自杀两次未果;桂城四名女子组成的伴娘团在“迎亲”环节被多位伴郎扯烂衣服、裤袜。
2015年12月18日,山东日照万平口风景区海边,几名当天结婚的新郎,有的被同伴扒掉棉袄和外套,有的被捆住手脚,被同伴合伙抬着扔进大海。
2016年5月1日,淄博周村区马路上惊现“奇葩”婚闹,一位新郎被人用胶带捆绑在马路旁的大树上,新郎脸上被涂抹牙膏,屁股下燃放鞭炮、脚上点烟,引来众多路人围观。类似这样的婚闹,在淄博时常出现。

观点

武汉民俗专家

山东日照,一新郎在冬天被脱去棉衣扔进大海“伴娘和新娘的要求并不过分。‘闹新房’也要讲文明。”武汉民俗专家刘谦定对此表明自己的观点。他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地方都有“闹新房”的习俗,但传统习俗要与时俱进,一些糟粕、低俗、不文明的陋习不应“继承”,要摒弃掉。
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牛喜霞认为,婚闹是一种传统,但是现在确实有些过了,成了变异的低俗的传统。如果参与婚闹的人少肯定闹不起来,参与的人越多婚闹就会变成一种群体行为,个人在其中会变成集体无意识,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结果就容易发生意外和过火。有些婚闹明显违反公序良俗,还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进行引导和制止。她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出台一些规范措施等,最有效的应该是社区出面进行宣传教育。此外,参与者应该加强自我约束,不要做不道德的事情。
淄博市民俗专家郭济生认为,现在有的婚闹成了恶作剧,不仅违反道德,甚至还违法,因此不仅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还要加强法制教育。
从事多年婚庆工作的李先生认为,婚闹和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他建议应该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年轻人要加强自律,加强个人修养。

北京民俗专家

针对近期各地频发的“婚闹”行为,高巍称,“婚闹”和古代的抢婚制度有关,抢来新娘后,其他没有婚配的朋友会在婚礼上开玩笑,但实际上很难把握程度。“早些时候“婚闹”也有对新郎新娘造成伤害的例子,演化到现在,“婚闹”的很多习俗是一种陋俗。而且也不排除部分人是借由“婚闹”的习俗来做着一些不应该的事情,所以这些必须要制止。”
高巍介绍,随着社会改革开放,“婚闹”行为已经明显减少,但在部分偏远或开放程度低的地区仍保留一些陋俗。“民俗没有明文规定,一些做法传承下来,不会因为改革开放而骤然停止,甚至会有其他不好的发展。”此外,法制观念淡薄和旧观念根深蒂固也使得旧习俗继续延续发展。
对于如何避免低俗“婚闹”行为再次发生,高巍认为,传统习俗有积极正面的意义,关键在于实现传统向新形式的转变,探索形成新旧结合,并且可以为大家认可接受的形式。“民俗的形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现代文明因素注入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引导,学界深入民间,媒体的宣传和老百姓认同,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结合新的生活方式,不断探索和打磨被大家认可的婚礼礼俗。” 

律师

湖北婚姻家庭律师邱丹认为,一些新娘与新郎为防婚闹不得已签订“禁止闹婚协议”,虽然是新娘与男方家庭签订的,但“闹婚”的执行主体事实上是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他们的行为很难约束,约束的程度也不好把握。因此,邱律师表示,男方应尽量与亲朋之间进行协商,避免发生一些带有侮辱性质,有损他人尊严、名誉、人身自由等行为,否则则有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应对建议

婚闹是习俗不应成恶俗。婚闹习俗由来已久,结婚闹一闹增加气氛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习俗变成恶俗,把婚闹变成恶作剧就不应该了,不仅伤风败俗,影响社会秩序,也会带来人身危害。
遏制各种奇葩婚闹,只靠当事人的自律恐怕难以做到,相关部门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同时,应该对此进行规范,出台相应制度来制止这种行为。比如以前迎亲车辆都会把车牌遮盖起来,后来交警部门对此进行处罚,再也没有人敢因为迎亲而遮挡号牌了。婚闹同样如此,只靠道德约束并不靠谱,一定要有相应制度进行规范,比如在大街上婚闹属于扰乱社会秩序,严重者要进行拘留,这样的话,相信奇葩婚闹会大大减少。
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奇葩婚闹会逐渐减少,文明结婚是趋势。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奇葩婚闹不会消失,建议相关部门能够行动起来,进行引导,别让婚礼变了味。结婚本是个喜庆事儿,大家聚在一起分享新人的喜悦,诚恳地送出祝福本就很完满了,但不顾新人、伴娘的意愿,闹到最后,闹得夫妻感情不睦,闹得伴娘几度自杀,闹得自己坐在被告席上,这般热闹,谁能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