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

( 香港地产大亨 )

李兆基 ,1928年2月20日生于广东顺德大良。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的称号。香港地产发展商,恒基兆业、中华煤气主席、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李兆基是2016年1月福布斯杂志公布之香港富豪榜第二位,排名仅次于首富李嘉诚,净资产高达239亿美元,有"亚洲股神"之称。 现任恒基集团主席,分别任香港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及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兼总经理,恒基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主席,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主席,美丽华酒店企业有限公司、香港小轮(集团)有限公司、东亚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地产建设商会副会长,香港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及推选委员会委员,香港顺德联谊总会荣誉会长,世界顺德联谊总会名誉会长。2014年7月8日在场外增持2852.57万股恒地股份
中文名:
李兆基
外文名:
Lee Shau Kee
别名:
四叔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出生日期:
1928-02-20
职业:
企业家,金融家,地产商
毕业院校:
佛山大学

目录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合并图册

李兆基出生时,父亲李介甫先生已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经营着黄金、汇兑、外币买卖生意。刚一懂事,李兆基就被送进私塾接受教育,熟读四书五经,并对念古书产生浓厚兴趣。10岁时,父亲还礼聘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梁惠民先生做了李兆基的新老师。梁惠民先生发现李兆基勤于思考,于是常结合课程提出一些问题,启迪他的思维。

有一次,在教授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后,梁先生要求李兆基把这番道理结合现实生活去理解。很快,少年李兆基就结合他已有大量接触的金铺生意给出一个老道的答案:"比方说,一个人只有一块钱做生意,那就只有买进一块钱的货。赚了固然开心,万一蚀了也就算了。要知道适可而‘止‘,才不至彷徨无主,从而身心镇‘定‘,才不受邪恶念头侵袭,便可明心见性,思想宁‘静‘,自然气定神闲,理得心‘安‘,这时从容处事,更能周详考‘虑‘,且可策划将来事业发展,自然成就可‘得‘。"梁惠民先生听了以后感慨不已。

合并图册

李兆基从6岁开始,就被父亲安排进家里的商铺头学习做生意。母亲本来有点担心儿子年纪太小,不能应付那些年长的伙计,但李兆基没过多久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而且聪明机智,拥有极好的心算能力。

在金铺行业,有一句"打金偷金、打银偷银"的俗语。李兆基进入店铺后,发现自己家的金铺也存在这个问题。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让父亲采取措施,但铸金匠又是奇缺的人才,得罪不起,因此而担心铸金匠离开后影响金铺的生意。进退两难中,他决定自己学习铸金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合并图册

到12岁时,李兆基已熟练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术及知识,并很快出任天宝荣金铺的头柜,成为顺德无人不知的神童和黄金奇才,其鉴别黄金的眼光和炼制黄金的技术都令人称赞不已。他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靠人不如靠己,当老板,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行。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大洋纸买卖依然活跃,因为人们都认为它到光复之日仍能使用。也是这个原因,大家都只喜欢保留完整、平直和光洁的纸币,因为这样到光复之日才不至坏损。这样一来,残币、脏币在交易时的价值就下跌三到四成。因为家中同时兼营纸币买卖,所以,这个问题也引起李兆基的注意。

合并图册
之后,他从洗衣中得到灵感,发明出一个旧币换新颜的办法:将旧纸币泡在水里,用漂白粉洗去污渍,再涂上一层蛋白,使它变得硬朗,然后风干熨平。他以六至七折收来,悄悄清洁整理一翻后,却以十足价钱兑换了出去,不但赚到不低的利润,还额外得到做生意的道理:货物无论何时何地要畅销,就得要好好包装。

李介甫先生在广州湾也有生意,需要频频来往照应。看到儿子已能独掌大局之后,他干脆将顺德的两间店铺全都交给李兆基经营。15岁担当重任的李兆基也不负厚望,将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日本战败后,货币极度贬值,虽然李兆基经营有方,将铺面管理得井井有条,但眼见市道江河日下,父亲还是希望他另谋他路,找寻更能施展才华的天地。

前往香港

1948年,已经做了4年掌柜,得到充分磨练的李兆基,带着1000块钱只身去到香港。当时的香港中环文咸东街,足足有二三十间金铺银店,专营黄金买卖、外币找换、汇兑等生意,业务性质跟李介甫在顺德的永生银号没有分别。

合并图册

初抵香港,李兆基利用他熟悉货币兑换业务的优势,在几间银铺挂单,从事买卖外汇和黄金的生意。其时正值解放战争之际,不少内地财主跑到香港,外汇兑换业务及黄金买卖生意十分兴隆。李兆基与何贤等人合作,在这场黄金大战中大赚了一笔,为其后来事业的发展奠下基石。

五十年代初,内地解放以后,英国很快承认了中国的地位,并建立外交关系。李兆基意识到香港将成为中国通向世界的桥梁,于是转行做五金生意和进出口贸易,生意十分顺手。

投身地产

当时,香港人口急增,工商业开始发展,政府和市场上的房屋兴建计划,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早就认为实物比货币更为保值的李兆基,决定向实物(地产)进军。后来李兆基回忆当年生活时曾说:"我七八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已耳濡目染,后来在银庄工作,令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元券等,都可随着政治的变迁,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令我领悟到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

1958年,李兆基和冯景禧、郭德胜等八人合股组成永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公司开办后,他们推出"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面向广大中下层市民,一改过去地产业经营方式,使得生意十分火爆,所建楼宇均销售一空。

1963年,李兆基与郭得胜、冯景禧三人又将永业重组,成立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由年长而且拥有40%股份的郭得胜先生出任集团主席,年纪最小,拥有股份30%的李兆基则出任副主席兼总经理。

作为总经理,李兆基主要负责三件事情:一是建楼的图纸设计,二是买入土地,三是楼宇销售。对于这三件事情,他件件事必躬亲,并借此练出一身的本领。李兆基过目即能判断出图纸设计是否存有不当之处,令手下著名大学出身的规划设计师都自叹不如。其买地功夫也很了得。一次,得到皇后大道中励晶大厦旧地业主郑宗枢有意将地皮出让,并已口头答应卖给别人的消息,他赶紧追问:"谁跟郑宗枢相熟?"左右人等都无法作答,并被提醒说对方明天就要在律师楼签订买卖合约了。李兆基听了,点点头说:"那即是说我还有今晚这一夜的时间。"果然,他经过多方打探后找到了办法,在凌晨打电话找到了一位与郑宗枢相熟的朋友。不几日,便得到了那块地皮。在此后的岁月中,他始终保持这种认定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李兆基获取土地的办法也与众不同。

据《华商韬略》报道,在香港,恒基兆业很少参加政府的土地拍卖,但总有办法买到地盘,而且质优价廉。这主要在于李兆基有两大法宝。第一是购入"乙种换地权益书"。当年,港府征收新界的农用地作发展用途,是先用换地权益书向农民们分批收地,等政府有可建房屋土地集中拨付时才与其交换。这让很多希望立即套现的农民在政府换地令之前,拿着换地权益书无计可施。李兆基就以现金购入他们持有的换地权益书,既受欢迎,又价钱便宜。等政府一宣布开发计划,他买得的大量权益书就会变成可发展的地皮。

第二种购地办法,则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旧楼改建。买下黄金地带的旧楼,在旧地盖新楼。这种办法一举多得,发展商得利、市容焕新、旧业主套现、政府增加税收,但却十分辛苦,因为单独收购一个小物业(如一个住户)并不能支持一个地产项目的发展计划,所以恒基兆业还练出一个绝活--并楼。通过向某个目标地盘上的多个业主收购物业,凑零为整,得来土地。为了收到旧楼,他布下天罗地网,除面向本港外,还到在港留有物业的侨民移居地找楼买。并楼极其艰辛复杂,一个业主不卖就会满盘皆输,但恒基兆业却对此情有独钟,几十年来,并楼无数。李兆基有关于此的另外一句名言:"寸土必争",也传播四方。

在销售上,李兆基也大胆创新。当时香港的物业大都是整栋出售,大量中等收入群体对此望洋兴叹,于是,他创造出一个分层销售和分期购买(按揭)的办法建楼卖楼,结果大受欢迎。很短时间内,新鸿基企业就在地产界崭露头角,获利颇丰。李兆基、郭得胜、冯景禧也被业界冠以"三剑侠"的美名。李兆基所始创的分期购买,更在此后被广泛采用,对香港市民的安居置业起到很好的帮助。

进入股市

「四叔」与「球伯」陈瑞球
1972年新鸿基地产股票正式上市,合作了十余年的"三剑客"也于此时分手了。分手后,李兆基分得约值五千万港元的地盘和物业,他又用这些物业于1972年底和胡宝星合作,组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胡宝星任董事局主席,李兆基为副主席。1973年初,恰值香港股市牛气冲天之时,李兆基趁机将永泰公司上市,每股一元的股票一下子涨至一元七角,李兆基大捞了一把。之后,香港股市随世界经济衰退而大崩盘,地产业也随之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时手里握着巨额现金,他看准机会,大肆压价购进土地和旧楼。

1975年,香港股市开始复苏。李兆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恒基兆业有限公司。股本1.5亿港元,地盘20个。公司成立之后,李兆基有意将恒基兆业上市。他选择了一个最便利的方法--买壳上市,即收购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然后将之改造后上市。李兆基的目光瞄向他与人合股的永泰建业公司。他以物业换取了永泰一千九百万股的新股,成为最大股东,取代胡宝星出任永泰董事局主席。李兆基接手永泰后,他又将面向广大市民的经营方法注入永泰,使永泰发展良好,股价也随之上涨,由原先不足一元涨至一九七六年初的三到四元。

在李兆基经营下,永泰生意蒸蒸日上,盈利迅速增长。至1979年,由于盈利增加一倍多,李兆基决定派送新股,这样永泰股数逾亿股,市值已达9亿多元,拥有20余个楼盘。按香港法律规定,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私人不能拥有超过75%。李兆基在永泰已拥有70%的股票。他的目的,还是要将作为永泰总公司的恒基兆业早日直接上市。

恒基兆业成立之初,仅有股本1.5亿元,楼盘20个。但几年之后,它的地盘激增至逾百个。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要源源不断地取得足够的土地来建房决非易事。李兆基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方式来为自己增加土地储备。他采取的方法是收购旧楼,然后拆建出售。这些旧楼由于绝大部分在市区,故发展潜力十分惊人。

李兆基长年在欧美的中文报刊上刊登广告,收购香港的旧楼。这一招方便了华侨,也使得李兆基在没有竞争对手下取得最优化的效益。在收购了一层旧楼后,他会陆续买下全楼,然后再逐渐买下周围楼宇。在收购后期时,即使价格较高,他也会买下。因为即使如此也比官地竞投合算。李兆基以工业化方式经营地产业。他将土地视为原料,楼宇为制成品。源源不断地收买土地和不断生产出成品,使恒基兆业博得港人口中的"楼宇制造工厂"的名声。

1981年6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将恒基兆业推上市,一举集资十亿港币,充实了自己的实力。成功地渡过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时的低潮期。渡过了八十年代初中期的低潮,李兆基和他的恒基兆业又上一层楼。

1983和1984年,香港因主权交接问题导致经济萧条,许多公司冷冷清清,李兆基正好在前期的市场畅旺中将恒基兆业分拆为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于1981年7月23日上市,不但有大量的楼盘在建,而且与20多家银行有借贷关系。正是银行、建筑商们纷纷给予了信任,以及薄利多销策略带动的大量购买,使他平稳度过了从商以来最大的考验。1985年,主权问题明朗以后,香港经济开始回升。1988年,恒基兆业地产公司全面收购了永泰建业,将之改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恒基发展又宣布发行十二亿新股。由于该公司拥有28.7%的香港小轮公司股权和26.4%的中华煤气股权。

至此,李兆基精心设计的收购、吞并战终于实现了完满的结局,李兆基通过完全吞并原来实力比他强的胡宝星,达到了利用别人发展自己的目的。而李兆基的借壳上市、以小博大的收购、吞并战术,至今仍成为股市收购战中的成功范例,成为香港的经济学教授的课堂上经常引用的著名例证。

李兆基也一举跃入香港十大富豪榜。香港地产界权威人士在评判李兆基与李嘉诚、郭德胜、郑裕彤四人时,曾有这样的评语:长江实业雄才大略;新鸿基地产稳健有为;新世界发展勇气逼人;恒基兆业则眼光远大,先声夺人。

投资大陆

早在1980年时,恒基兆业就投资参与了广东中国大酒店和花园酒店的项目,之后更加快步伐,完成了以耗资33亿人民币的北京恒基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投资项目。1990年以后,恒基兆业又结合香港及内地的经济形势,在两地参与大量商业楼宇项目,如当时世界耗资金额最大的私营发展项目--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等众多大型地标性项目的兴建。同时,还迎合普通市民日益强劲的购买能力和消费需求,将住宅的品质全面提高,不断在大型高密度地盘上增加会所康乐设施,以进军高档物业市场。继续在新的时代,紧紧把握住市场的趋势,领先发展。

1993年2月,他与郑裕彤、何鸿燊以14.9亿港元收购加拿大Westcoast Peboleam公司。1994年8月,出售加拿大物业百福轩(总楼面要1.63万平方米),市值1.6亿美元。恒基地产于1992年大量投资大陆房地产,1993年6月止,在大陆供集团发展的地盘共有20个,总楼面积逾185.8万平方米,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其购入成本低于集团总资产10%。1993年下半年,恒基地产再分别购入广州及北京东城两幅地皮。

李兆基原计划将这些大陆投资分拆上市,但未能成事,部分原因是恒基中国缺乏3年业绩,未符合上市规则,故此,恒基地产转而发行可换股债券(债券可兑换成日后上市的恒基中国股份),集资4.6亿美元。恒基与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联合投资65亿元人民币,投资武汉江滩填平工程、改造涡轮机厂、重型机厂、重建武汉中山路、武汉饭店;与九龙仓签意向书计划投资上海静安区商品房;又与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等组基金至少1亿美元投资武汉国企。

内地改革开放后,李兆基就与胡应湘、冯景禧、郑裕彤等联袂投资广州中国大酒店。其后,更是大举投资内地,投资额达上百亿元。1996年元月,北京恒基中心封顶,该项目总投资达33亿元,建筑面积达28万余平方米,坐落于长安街上,成为京华又一美景。到1996年时,恒基(中国)已在内地拥有22项项目,资产估值137亿港元。当年,李兆基将在内地的业务全权交给长子李家杰经营,并将恒基(中国)成功上市。李兆基于1993年被国务院港澳办和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港事顾问;1995年底又被聘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李兆基有三子两女。长子李家杰毕业于伦敦大学,现为恒基董事,参与公司发展与管理。

多元发展

李兆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恒基兆业进入黄金时代。1997年,李兆基更作了一个历史性的大突破,让恒基兆业成为首只在日本上市的香港股票。致力地产业务的同时,李兆基先生还致力多元化经营。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他先后收购了中华煤气、香港小轮以及美丽华酒店集团的控股权。到1996年,中华煤气的用户发展至近120万户,股东溢利也从1亿500万元成长到19亿4600万元。此外,香港小轮和美丽华酒店等企业也取得了新发展。

在这期间,李兆基先生还把事业拓展向海外,在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参与投资,并获得丰厚回报。

经过多年发展的李兆基,已成为香港地产业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显要人物。他是香港恒基兆业地产及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主席,共计持有59.87%的恒基兆业、2.5%东亚银行、12%新鸿基公司、10%星洲新达城市发展的股份。此外,李兆基通过恒基兆业地产持有71.8%的恒基发展、29.7%中华煤气、32.6%油麻地小轮和25%广州洛溪新城的股份。1996年,恒基兆业地产总市值达123.30亿美元,资产总值为679.45亿港元,营业额111.71亿港元,在香港上市公司排名中位居前列。

事业转型

李兆基
几年前,李兆基就已逐渐将企业经营交给下一代及专业人士打理,但至今依然在为自己的企业王国运筹帷幄。2004年12月15日,李兆基宣布成立了"兆基财经企业公司",专门管理家族分散在全球高达65亿美元的投资。

兆基财经企业公司成立以来,李兆基在投资领域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可谓业绩彪炳。期间,他先后斥巨资大量购买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中央企业股票,中国网通、中国人寿、中国财险、中国电力、中石油、中海集运、平安保险、交通银行、中远控股、神华能源、建设银行等众多企业都得到他的垂青和巨资进入。

2006年中国银行在港上市时,李兆基又购入13.14亿股(约4.97亿美金),继续力挺中央大型企业。亦通过此项投资获得了高额的回报,在这三年成功转型,而几年来跟风认识内地企业新股的香港小投资者,同样获得了厚利。

一个78岁的老人成功"转行",把兆基财经企业公司的500亿资产变成1200亿元,荣膺"亚洲股神"。曾几何时,这位"亚洲股神"却最讨厌炒股票,他曾以恒基集团主席身分,向当时的国家主席投诉,1997年时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炒得过热。他所言非虚,当时受追捧的红筹股,绝大部分没有盈利支持,乱炒一通,最后接火棒的还是一众散户。十年后的今天,李兆基却看准机会,转而善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平台,让云集于此的数以万计全球金融专才,将他拥有的巨额财富,变成更巨额的财富。

成功之道

对于事业和为人处世,李兆基先生有自己的看法:

一、"小富由俭是至理名言,因为第一笔本钱最重要,有了它作为基石,才易于成功"。他进一步阐释:"做人最忌的是日赚日花,入不敷支,有了本钱,安定下来,失业时也不用彷徨。"这副本钱就来自勤俭,他奉劝年轻人赚到钱千万不要即时花光,而是要储下来。"所谓大富由天,绝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指顺应天时地利,绝对不可强求。财来有因果,有缘由,有机缘,也有福分。一旦明知不可为而为,勉强的后果早晚会招致失败。"他说:"‘不贫‘、‘不富‘者最有福,可以自得其乐。"

二、止、定、静、安、虑、得

李兆基总结《四书》中《大学》其中一段:"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而得出止、定、静、安、虑、得的"六字真言",认为不论做事好,做生意好,投资也好,这六字真言都用得,只要按这六个字慢慢的想,一步一步的来,"便不会有大危险,做事便会有条理、层次。"

李兆基少年读书时,便曾被老师梁惠民考他如何将这六字真言融会贯通在现实生活之上,当时李兆基的回答是:"譬如说,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块钱做生意,那就只有买进一块钱的货。赚了固然开心,万一亏了也就算了。要知道适可而"止",才不至彷徨无主,从而身心镇"定",才不受邪恶念头侵袭,明心见性,思想宁"静",自然气定神闲,理得心"安",这时从容处事,更能周详处事,更能周详考"虑",且可策划将来事业发展,自然成就可"得"。"

三、投资要精确计算回报

李兆基认为,投资,最重要是精确计算回报,回报低就不做,回报高便值得研究,进行投资。李举例说,他所成立的教育基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十多二十年投入的资金,培养了人才,生生不息,一个培养十个,成功人才回馈社会,十个再培养一百个,无穷无尽,便是最好的投资。赌钱就最不好,给人抽水,回报低,最终必输。又如买楼变了负资产,也是属于得不偿失的投资。

李兆基谈到个人财富问题,说了一句古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始终认为,不择手段,没有道义,发达了也没有用,做人应该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理想。

李兆基认为,事业所带来的成功感,不完全在金钱方面。在他心目中,做地产最重要的是有预测能力和鉴别能力,买地就像买衫一样,买得便宜穿得久,便说明你眼光好、买得值。大家一齐去买地,谁识货,谁不识货,"有料无料",几年后便见分晓。总括来说,投资有如一块试金石,能分辨"高""低"、明察秋毫,是为最成功的境界。李兆基除了投资眼光快且准外,待人接物也很注重传统的人情味,决不像有些商人只认钱不认人,几十年来,他的恒基公司几乎与香港各大地产公司都合作过,被誉称为"百搭"地王。

作为地产界的"大哥大",李兆基在香港政府适应市民要求压楼价之时,曾带头将马鞍山新港城最新楼盘自贬身价百分之八,为其他地产公司做出一个榜样。李兆基虽只是小学毕业,但却身怀绝技:用算盘计算快过电脑。他看得远,算得准,记忆力和执行力惊人。对辖下的地盘、面积、入价、可供发展什么副业,他都了如指掌。对集团属下的业务,他都亲历亲为。亲自指导绘图、设计,并将自己当作用户,设身处地地考虑住宅怎样设计才更实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次,他看到一张专为中小家庭设立的面积较大的房屋示意图。拿起来就对设计师说:"中小家庭很少会在家里招呼亲戚朋友,同事互相拜访的情况亦不多,有什么喜庆宴会,都是光顾酒楼茶室,因此客饭厅反而不必太大。多出的面积应设一个浴室放在主人房里,就更有特色了。"后来,他的这个发明大受欢迎,并被迅速普及。

宣布退休

恒基兆业发展2015年6月1日晚发布公告,宣布其主席及董事总经理的变动及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公告称,李兆基将退任该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提名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之职务,并留任执行董事。李兆基次子李家诚将调任为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获委任为公司提名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

2015年7月1日,李兆基宣布将退任恒基发展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等职务,但保留公司执行董事一职,公司主席由李兆基的次子、李家诚接任。 

2019年3月20日,恒基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总经理李兆基博士因年事已高,考虑于本届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任主席及总经理一职,并将向董事局建议由现年55岁李家杰及47岁李家诚两位出任联席主席及总经理,而他仍将留任为集团董事,继续为集团服务。

座右铭

"先疾后徐,先声夺人,徐图良策"。他认为凡成功不可或缺的是培养好自己的能力,做好事前准备,有独到眼光,方能先别人一步。李兆基有句名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他认为,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力,艰苦奋斗,他最不喜欢把时间及金钱花用在吃吃喝喝的应酬之上。而做大生意,最紧要是计算精确。生意额大,牵涉的本钱和盈利大,出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都很重要。

人物成就

1994年,李兆基在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名列第13位,

1995年李兆基被《亚洲周刊》授予"亚洲企业家成就奖"的殊荣,同年更昂首直入世界十大富豪之列,排名第七。

1996年以127亿美元个人资产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首富,亦为当时世界第四大富豪,至今仍是华人在世界富豪排行榜的最高名次。

1997年再次蝉联《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4位,资产已高达150亿美元。据2010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最新统计,世界金融风暴后,李兆基仍以185亿美元的个人资产位居全球第22位,全球华人富豪第二位。2011年李兆基先生以195亿美元位列香港富豪榜第三位,仅次李嘉诚和郭氏家族。李兆基荣登"胡润2013全球富豪榜" 2013华人十大富豪:李兆基排名第三,2013福布斯华人富豪榜,更是以总资产203亿美元排名第二。

1995年,香港首富李兆基先生被《亚洲周刊》授予企业家成就年度大奖,同时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富豪第7位。

1996年,李兆基先生更是以127亿美元资产成为全球第4富豪、亚洲首富,前三位分别是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以及拥有131亿美元的瑞士制药企业家扎赫尔。

1997年李兆基再次蝉联《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4位,其时资产已高达150亿美元。一举创造了华人在世界权威富豪榜的最高排名纪录,其领先地位,不但前无古人,而且至今尚无来者。李兆基是享誉全球的超级富豪,是杰出的大企业家中的杰出代表。1995年,《亚洲周刊》授予他"亚洲企业家成就奖"的殊荣,并名列榜首,赞誉他为当年亚洲最杰出的企业家。

1988年,澳门东亚大学颁赠工商管理学博士学位给李兆基,对他在香港商界的卓越成就致以崇高敬意。此后,李兆基还分别于1993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于1997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荣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于1998年获得香港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在内地,也先后被授予顺德市荣誉市民,佛山市荣誉市民,广州市荣誉市民等荣誉,以赞扬他在企业界的成就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2005年,李兆基被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之经济管理类权威刊物《管理世界》杂志社与华商韬略编辑委员会推举为全球百大杰出华商领袖并列前10名予以重点报道,在题为《低调的神话缔造者》的报道文章中,文章作者华商韬略编辑委员会副总编毕亚军这样介绍道:

"李兆基是享誉全球的超级富豪和地产大王,是杰出的大企业家中的杰出代表。1995年,《亚洲周刊》授予他‘亚洲企业家成就奖‘的殊荣,并名列榜首,赞誉他为当年亚洲最杰出的企业家。从6岁开始接触生意到如今80多岁的高龄,他一直在商业经济舞台努力不懈,运筹帷幄;从不到20岁只身前往香港到成为香港商界的一代元老,他以始终如一的十足信心投资经营,创造奇迹,奉献社会;既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精彩,也对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贡献巨大,更在社会公益上成就卓越,成为楷模。他所拥有的巨大事业成就与大企业家风范,从来都是被关注的焦点,但他却异常低调,害怕成为公众人物。1993年,香港中文大学在为他颁发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的赞词中写道:‘李先生不喜欢谈论自己的成功事迹,人说求他捐款易,求他自述难。‘"

同时,作者强调:"最怕成为公众人物的李兆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香港主权回归的前后,他更缔造财富神话,一举创造了华人在世界财富排行的最高纪录:根据1996年美国《福布斯》推出的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李兆基名列第4,之后,又在1997年7月中旬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再次蝉联第4位,用实力和实例,在香港回归的关键时期,为港人赢得亚洲首富的荣誉,增进了外界对香港经济前景的认识和信心。"

全球第四,这也是至今为止,近代社会以来华人在世界财富排行的最高名字。

2019年2月26日下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李兆基以1800亿元位列大中华区第5位。 

2019年3月,李兆基以301亿美元财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29位。 

2019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李兆基以1800亿元位列第三。

个人信仰

为人处事

作为一名成功的大企业家和超级富豪,李兆基先生为人钦佩的并非只是创新经营和创造财富的超级本领。他对事业、对人生、对社会以及对财富的态度和原则,更是被公认的榜样。

李兆基一直保持朴素作风。曾经有一个关于他就餐的美谈传遍香港,李兆基如果在公司,一般都在办公室午餐,吃得相当简单。有一段时间,下面的人老送一样菜,他每次都吃个精光,也不发表任何意见,大家因此认为他对此菜有特殊的爱好,结果,因工作变动换来新人送上新菜之后,却见老板开心得很,情不自禁地说:"哈哈,有新菜式了。"对于衣着,他也没什么讲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老朋友萧经岳提醒:"四哥,别怪我坦率,你的衣着未免过于寒酸了吧!"并告诉他这代表着集团的形象之后,他才嘱咐秘书:"请代我找个裁缝来,我要订造一批新西装。"他的办公室和住房,包括生活用品等等也都是一切从简。数十年来,他不戴眼镜、不戴戒指、项链、手表。萧经岳20世纪90年代到他家作客时,他还拿出人家80年代提醒他着装时送的剃须刀,笑嘻嘻地说:"这是你送给我的"。

李兆基是企业经营的"铁算盘"。但对员工及合作伙伴,他向来仗义疏财。几十年来,几乎跟香港各大地产商都有过合作,而且从无不愉快的经历。

80年代初期,一位雇员炒股炒楼炒到血本无归,被证券经纪行迫仓。李兆基先生知情后,立即安排替他平仓。公司会计有些不解,因为恒基本身还欠下很多银行债务,而且处于低迷中。李兆基则说:"就是这个时候,我不帮他,还会有谁帮他呢?"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地产大跌,一位移民美国,跟随李兆基多年的雇员的女儿的写信说没办法付按揭,银行要充公她的房子,李兆基立即汇款40万美元,让她买下了房屋。

李兆基明白打工仔只靠一份薪金,收入总是有限。因此,他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收入,每遇到好项目,他就让几个同事入一次股,让他们赚到比薪金多得多的利润。有的同事一时半会儿拿不出钱,他就以私人的名义先替他们垫资。有的员工自己创业,只要是走正道,他也给予帮助。

商道

李兆基
李兆基有一个分散、分细、分期、分层的"四分散"经营原则。所谓"分散"是购入土地不应集中在某一区域,而应分散于港九新界各地;"分细"是设计住宅单位要以越小越好为原则;"分期"是指分期付款,其目的在于更进一步减低购房者的经济压力;"分层"则是在买入地盘设计规划时,就要以兴建分层住宅(高层住宅)为目的去考虑。通过"四分散",恒基兆业推出了大量受到普通市民欢迎的住宅项目,为众多财力有限的中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的梦想。

事业发展,李兆基认为不能只顾自己赚钱,也要照顾他人的利益,信誉最要紧。恒基兆业刚成立就遭遇市场低迷的冲击,当时,不少地产商都选择减发员工工资或拖延工程款等办法渡过危机。但李兆基却对公司财务人员说:"现今好比十面埋伏,草木皆兵。在这种险境下领军,最重要粮饷充裕,切勿无端扣军粮,影响军心,折损士气,反而就因小失大了。"而且还特别提醒,务必要准时结账给承建项目的包工建筑商们。他说:"其是时势不好,自己担心,别人也担心。自己手紧,别人也手紧。千万别鼓励恶性循环。"因此,恒基兆业一直是最受包工建筑商欢迎的地产商之一,只要李先生一有楼盘,千军万马就跟上去。

他在恒基兆业成立3周年时出版的纪念刊物写到:"香港为世界贸易之枢纽,亦为国际金融中心,向属工商重镇,旅游购物胜地,因其具有经济之潜力,足够之工源,低廉之税率,及汇兑之自由,凡此皆足以做成其优越地位。由是万商云集,人口荟萃,加上战后人口急剧膨胀之下,顷已接近50万之众,而全港土地仅约400平方公里,其中适宜发展,可供建屋者不及20%。地狭人稠,寸金尺土,居住乃成生活重担。每年婚嫁觅居青年数以万计,楼宇需求,有增无已。加以市区可供发展土地日形短缺,当局虽有移山填海之方,普建廉租屋宇之策,无奈缓急不克相应,预见数年内‘屋荒‘仍然存在,而地产业将必璀璨,楼宇价格,长远着眼,应予看好。"至今,这个判断都仍具参考意义。

凭着这种远见和信心,在恒基兆业成立不到3年内,李兆基先生抓住每一个机会,缔造出一个个商业奇迹。

社会活动

李兆基先生于事业以外,还心系社会公益。李兆基常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事业稍有成就之后,他就乐善好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贡献社会。李兆基除了事业成就之外,跟随过李兆基工作的人都可以证明他的国学根底相当深厚,每年集团年报的主席报告都是由他亲自撰写或修改。李兆基下笔成文,洋洋洒洒,既有内涵,又有文采,经常令他那些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同事自叹不如。李兆基虽然幼时读书不多,但他颇有古文修养,买下、贮存有大批古书。由于他曾捐出大笔基金给牛津大学,牛津赠予他"院士"和"博士"的荣衔。不过,他在社会传媒方面一向保持低调,不愿接受记者采访,不愿在报刊上出头露面。

李兆基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务,屡次出资赞助中、英、港的教育事业。

1978年,他斥资2000多万元重建了香港培侨中学,并于同年捐资支持香港顺德联谊总会,创办了葵涌顺德联谊会李兆基中学。1979年,他又在英国牛津大学华顿书院设立"李兆基奖学金",每年保送三至四名香港优秀学生负笈牛津大学,先后已有四十六位修读不同科系的学生受惠。而李先生亦膺选为该院荣誉院士。

李兆基在活动现场
1981年10月,李兆基率领一个包括"工"、"商"、"学"多界别在内的香港访问团到访北京,获得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先生的接见。廖副委员长说"文化大革命"中,人才备受摧残,培养人才是国家的当务之急。李兆基回到香港后立即筹备,并捐出500万港币,在好友霍英东、郑裕彤及王宽诚的共同支持下于1982年成立了"培华教育基金",并被推举为信托理事会主席。通过此,赞助内地开展各项教育及培训活动,至今已为国内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培训了大批高级管理人才。

1993年被邀出任港事顾问,并成为"广州市荣誉市民"。

李兆基对中文大学的学术科研发展贡献尤多,他资助中大设立三年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并担任顾问委员会委员。现任该校联合书院校董。又联同挚友郑裕彤博士捐助六百万美元与中大及耶鲁大学,支持香港、华南及台湾地区研究计划。他屡次捐款支持国际康复机构、香港公益金及爱丁堡公爵奖励计划。其家乡顺德县之医疗。教育和体育事业亦屡获资助,造福桑梓。李兆基还斥资10亿港元,在港设立一间私营医院--沙田仁安医院。

李兆基在香港对教育等公益事业多有支持。李兆基热衷支持教育事业。他说"我们商人喜欢求实际效果,教育的回报率最高,因此最值得我投资。以小学教育为例,如在大陆教育未普及之荒僻地区,用很少金钱便能开设多间学校,教育不少的学生,这不是回报高收效广吗?这些受捐学生成材后,还可把他们的学识传授不知多少人,对祖国建树良多,我引以为慰。"据保守估计,李兆基自1982年以来赞助内地各项教育事业达400余项,令数以万计的内地民众受惠。

李兆基
2007年3月20日,李兆基基金会宣布,捐款4亿港元予香港科技大学,支持科大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教研学府。9月份则再次捐款5千万元予香港公开大学。同年11月份李兆基还捐出5亿元予香港大学。为作答谢,港大会把一个讲堂及一个综合学生活动中心以李兆基命名。据统计,从2005年到2007年,李兆基仅向香港各大院校捐赠的数额就已超11亿元。对内地公益事业,李兆基也大力资助,仅在顺德就捐资超过亿元之巨。如1978年与郑裕彤先生一起捐资180万元扩建顺德华侨中学;1980年捐资310万港元兴建"顺德医院";1991年捐赠500万港元助建顺德体育中心;1994年与郑裕彤各出资8000万人民币兴建了两所高级中学--"顺德李兆基中学"和"顺德郑裕彤中学"等等。1996年,顺德举行首届教育基金百万行,已是世界第4大富豪的李兆基不但捐资,而且亲自参加全程活动。在其他省市,他也多次透过各种渠道捐助落后地区的学生。

2008年捐一亿元支持复旦大学教育建设,李兆基对中国内地的教育事业可以说是独具慧眼,期望有加:"我在香港经商,发现所有投资银行、财经公司均以聘用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名校学生为荣,且薪金特高。今日中国进步神速,已有大国地位,国富民强之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内地三间名校如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将与上述三间世界名校的学生看齐。"

而作为复旦大学校董的李兆基先生将从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手中接过名誉博士学位证书,成为复旦历史上的第十位名誉博士。其捐资兴建的复旦新江湾校区图书馆将命名为"李兆基图书馆"。

2009年6月26日,亚洲股神李兆基再向北大、清华捐赠4亿元,并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正式签署捐赠协议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签约仪式,教育部长周济出席了签约仪式。北大获捐赠的2亿元人民币将被用于支持北大人文学苑的建设、公共教室楼的维护和设立讲座教授基金,以促进和改善北大的科研教学环境。落成后的北京大学人文学苑将永久命名为"李兆基人文学苑",公共教室楼将命名为"李兆基楼",讲座教授基金命名为"李兆基讲座教授基金",获得该基金资助的教授命名为"李兆基讲座教授"。作为北大名誉校董的李兆基先生表示:"北大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名牌高等学府,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根基。希望北大培育更多杰出人才,贡献国家。"

2005年起,他捐赠设立"温暖工程"基金。投资3.3亿元人民币的"温暖工程"计划首期项目于2006年12月展开,由儿子李家杰亲自监督落实,现已超标完成。李家父子还捐出第二期善款3亿元,再培训100万农民工。

2009年4月8日消息,有鉴于"温暖工程--李兆基百县百万农民及万名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进展顺利,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决定再捐出6000多万元人民币给予广西和宁夏,培训10万名农民工。另外由上善基金拨出1400万元,在宁夏建造6000个雨水窖。

李兆基还透露,新成立的上善基金以《道德经》"上善若水"作为理念,分阶段投入资金可能多达百亿元,将重点资助内地缺水地区。此外,他还捐赠1亿元支持国家游泳中心的建设。

在2008年5.12地震中踊跃捐款:香港恒基主席李兆基从私人基金捐出1亿元为四川赈灾,加上早前以集团名义捐出的1000万元,累计捐款已达一亿一千万元。而以李兆基长子李家杰为会长的百仁基金则向灾区捐款810万,其中李家杰以个人名义捐款500万,李兆基次子李家诚夫妇捐款200万。2009年10月21日,李兆基基金会再向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广元市捐赠8000万,用于重建广元市中心医院门诊内科大楼。

另外,鉴于当前灾区最需要的是为灾民提供心理辅导,其长子李家杰找来清华大学的心理危机中心教授亲赴成都,并开始培训80多个计生委的社工,进行灾后的心理辅导。李家杰又联络台湾及新加坡等地的人士,目标要找一些懂普通话的心理辅导人员,期望以最快速度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而旗下中华煤气数十名员工也将抵成都救灾中心协助灾后工作。

2010年,李兆基向仁安医院仁心仁术慈善计划捐献港币2000万元,加强该医院向市民提供的免费手术医疗服务。

2011年,李兆基在2009年向清华捐赠2亿的基础上再捐赠1亿元人民币,以兴建李兆基科技大楼。

捐地助港青置业

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宣布,将捐出一幅位于粉岭的地块,面积逾10万平方英尺(约合9290平方米),预计可兴建超过1000个住宅单位,该地块已交予香港政府研究。地皮需要由香港政府安排兴建,恒基地产不会参与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