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

( 历史人物 )

孙坚(155年-191年2月18日),字文台,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县)人,东汉末期军阀将领,当时参加伐董联军以长沙太守来尊称孙坚。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小说《三国演义》中称孙坚为江东猛虎。中平一年(184年),加入讨伐黄巾起义军的战斗,后起兵讨伐董卓。初平二年(191年)四月,孙坚在袁术命令下征伐刘表的荆州,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之。黄祖伏兵从竹林间发射飞矢,孙坚中箭,脑浆逆流身亡,享年三十七岁。据三国志记载是军事家孙武的后裔[9]其子孙权称帝后,追封为武烈帝。

目录

基本信息

本名​​孙坚​去世时间191年
​别称​孙破虏​主要成就​斩杀华雄,大破董卓
​字号​字文台​职业​将领、军阀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官职​破虏将军,豫州刺史
​民族族群​汉族​爵位​乌程侯
出生地​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谥号​武烈皇帝
​出生时间​155年​庙号​始祖
​死亡原因​中箭身亡​陵墓​高陵

人物经历

出身

孙氏家族在江东是寒族庶民,《三国志》记载孙坚“世仕吴,家于富春”。孙坚是袁术的先锋队,孙坚是在江西(今江北,包括江苏北部还有安徽一些地方)发迹,招募的士卒称之为淮泗精兵,而不是《三国演义》中叙述的江东子弟。

年少讨贼

《三国志》记载他17岁就单挑群盗,
孙坚孙坚
随其父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赃。商旅行人,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孙坚见状,对父亲说:“此贼可击,请讨之。”他父亲说:“非尔所图也”(《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以骤勇敢为见重于州郡”,历任郡县的司马、县丞。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会稽妖贼许昌起于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韶煽动诸县,众以万数。孙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余人,与州郡之兵合力讨破许昌。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孙坚真除盐渎丞,数岁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生,果然容貌不凡。

黄巾之乱

中平一年(184年),加入东汉王朝扑灭黄巾起义军的战斗,中郎将朱俊上表请求孙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在下邳者皆愿随坚从军。孙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朱俊并力奋击,所向无前。,走保宛城。《吴书》:有次打仗,孙坚乘胜追击,孤军深入,结果受伤坠马倒在草丛里,当时军士分散没有人发现他,幸好后来孙坚的坐骑跑回营地,将士便随马而来,才随马在草丛里找到孙坚,并将孙坚扶回营地里养伤。战伤养了十多日,伤势好转后,又奔赴沙场。汝、颖贼困迫,逃至宛城,固守。孙坚勇当一面,亲冒矢石,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黄巾。手下士兵受到如此鼓舞,一鼓作气,拿下了宛城。朱俊将此事奏表朝廷,封孙坚为别部司马。

凉州叛乱

中平二年(185年),凉州边章与韩遂兵变,朝廷派遣中郎将董卓征讨,不利。后再派张温出任“车骑将军”,张温邀请孙坚一起前往,任参军,屯军长安。当时,张温以诏书邀召集董卓,董卓隔了很久才到,张温于是责骂董卓。当时,孙坚也在场,于是偷偷告诉张温:“董卓不怕犯罪而对您高傲,应该以檄召不到,以军法处斩。”张温说:“董卓以威名在陇蜀之间,今天杀了他恐怕征讨边章等不利。”孙坚说:“您以中央军讨贼,名声已震天下,何必要依赖董卓?我听董卓的言论,已经冒犯上司,这是第一罪;边章等人在西域跋扈多年,应该立即扑灭,董卓讨寇不力,使士气大挫,是第二罪;董卓无功无劳,又应召不到,气宇高傲,是第三罪。古代将领,以朝廷威仪服众,没有说不杀人就可以立威的。过去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扬干都是。今天您对他心软,不立即动手,恐怕有损军威。”张温实在不忍,于是说:“你快走罢!免得董卓怀疑。”孙坚于是离去。

区星之乱

中平四年(187年)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孙坚军与区星军,爆发了区星之乱,万众余人攻围城邑,周朝、郭石亦帅徒众起于零、桂,与区星相应,朝廷乃以坚为长沙太守。孙坚到郡中亲率将士,施方略设备,旬月之间,克破区星等。又越境寻讨周朝、郭石,郡中震服,三郡整肃。汉朝录坚前后功,封其为乌程侯。

越境平乱

当时庐江太守的侄子宜春县令,被敌人攻打,派使者求助于孙坚。手下主簿劝孙坚不要越界,孙坚说:“我没有什么文德,以征讨为功,越界帮忙也是为了保全郡国,即使获罪,我也无愧于天下!”于是整装待发,敌人闻风而散。孙坚不顾汉朝这个规定:“二千石的官吏,不但不得擅自发兵,用兵也不得出界”,而私自越界平乱,而且竟然从长沙郡跑到了扬州的宜春县平定叛乱。

联军伐董

主条目:董卓讨伐战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孙坚在长沙起兵会盟。荆州刺史王睿与武陵太守曹寅不和,要孙坚杀死曹寅才出兵。曹寅怕被杀,伪造王睿的罪状檄文,让孙坚有杀王睿的证据。孙坚中了曹寅的圈套,打算擒拿王睿。欲杀睿时,王睿问:“我(有)何罪?”孙坚答道:“坐无所知。”(你的罪过就是什么都不知道。)王睿便吞金自杀(把生金削到酒中,然后灌下)(古书载:生金有毒)。后南阳太守张咨因孙坚军过时不加以奉承,孙坚便假装送牛、酒给张咨,邀张咨大宴。假意跟张咨把酒言欢。趁张咨酒酣时,故意叫长沙主簿入内问说:“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主簿说:“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张咨十分恐惧,欲离开时被列阵于帐篷四周的士兵封锁,被拖出斩了。

所向披靡

后孙坚率军前到鲁阳,盟于袁术。袁术立即上表,行孙坚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故孙坚又称“孙破虏”。冬天,孙坚派长史公仇称回州督促军粮,于城门东外设帐幔,邀请官属为仇称设宴送行。刚好董卓军数万步、骑突然出现,但孙坚仍在行酒令、谈笑自若,整顿部曲,命他们不可妄动。后来董军骑兵渐到,孙坚才起来,徐徐率军入城,对他们说:“向坚所以不即起走,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我所以不立即起来走避,是怕士兵互相争先,令各人反而不能入城。)”董卓军见孙军整齐,不敢攻势而归还。
后孙坚改屯梁东,而董卓派徐荣、李蒙四出虏掠,与孙坚在梁县发生遭遇战,孙军大败,孙坚与数十骑突围而走。因为孙坚喜欢用红色的头巾,被董军认出,便脱下来给了近将祖茂戴上,引开徐荣军骑兵,孙坚则由小路逃出。祖茂被敌军追得困迫,便下马将头巾放在一条烧过的柱上,自己则隐藏在草堆中。骑兵看见头巾,以为是孙坚,便将头巾重重围绕,到近看才发现是柱,便离去。孙军大多兵将被俘,更以残酷手段所杀,如颍川太守李旻就被烹死,其他士卒则以布缠裹,吊起倒立到地,用热油灌杀。

斩杀华雄击退吕布

初平二年(191年)初,孙坚收复散兵,屯兵阳人,董卓便派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及其他多位都督,率五千步骑攻击孙坚。胡轸扬言要斩杀一个长官,做为整肃军纪手段,各都督听到后都十分讨厌他。当到达离阳人城数十里的广成已是黄昏,兵马疲乏,又受董卓节度,便下扎喂马、休息,准备在夜里出发,次日早上攻城。各将领讨厌胡轸,想要破坏他的计划,吕布等便扬言阳人的士兵已走,应立即追击。胡轸立即出兵,但原来孙坚军已整顿守备,董军无奈,加上吏士饥渴,人马疲乏,唯有就地休息。吕布又大喊敌人偷袭,全军混乱,弃甲逃走,骑失马鞍。逃出十多里外,才发现没有敌人,刚好天亮,便舍回兵器,想再攻城,可是军队已被孙坚军发现,加强了城池防守,胡轸等唯有撤退。孙坚出城追击,大败敌军,斩杀都督华雄等人。(三国演义为戏剧效果移花接木给关羽)因而造出了温酒斩华雄。

大败董卓

孙坚大败董卓军,有人便向袁术进言:“坚若得雒,不可复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袁术心疑,便不运军粮给孙坚。孙坚便连夜赶回鲁阳,严辞切责袁术,且说上为报国讨贼下为报袁公路族人之仇[5]袁术听完后心理逐渐愧对孙坚,觉得孙坚说得也对,因为袁术的族人袁隗曾经在长安遭杀害,立即调度孙坚军的粮草及军械,孙坚亦回到阳人。
董卓知道孙坚厉害,便派李傕游说孙坚和亲,更称可以令其子弟们担任刺史、郡守,但孙坚大骂董卓,孙坚一身正气,[6]并立即进军大谷,董卓亲自率兵与孙坚在先帝陵墓间发生战斗,董卓败走,移屯渑池,另在陕集兵。孙军便进入洛阳宣阳城门,击退董卓军殿后的中郎将吕布,并扫除宗庙,祠以太牢,孙坚祭祀天地后,分兵出函谷关,到新安、渑池防御董卓军。董卓对长史刘艾说关东军就只有孙坚才是值得注意,要各路人马留意。便留董越屯兵渑池,段煨屯兵华阴,牛辅屯兵安邑,其他将领留守各县,对制衡山东,自己则出发向长安。而孙坚得不到各路诸侯支持,于修缮各陵后,便率军还鲁阳。

将星殒落

虽然先锋队孙坚军攻进了洛阳,联军的诸侯却各怀鬼胎,故意按兵不动,且饮酒作乐,作为先锋队的孙坚,始终得不到联军大营各路人马的支援,得知天下之势已经由诸侯对抗董卓转为各自割据势力,在没有多大的成果下结束了董卓讨伐战。《资治通鉴》记载率先进入洛阳的孙坚军拾获了传国玉玺[7],但是后来被袁术劫持孙坚妻吴夫人以夺取,作为称帝的凭据。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孙坚在袁术命令下征伐刘表的荆州,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之。黄祖伏兵从竹林间发射飞矢,孙坚中箭,脑浆逆流身亡,享年三十七岁。

子建吴国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身故之后,长子孙策本当承袭父亲爵位(乌程侯),但孙策让之于四子孙匡承袭。
建安三年(198年),孙策成功平定江东,建立起江东政权。建安四年(199年)孙策率军讨伐黄祖,迫使黄祖只身逃走。孙策死后,次弟孙权继业。建安八年(203年),孙权率军战黄祖失利损兵折将凌操。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再次率军征伐黄祖,大将吕蒙打败黄祖水军,而凌统则攻克江夏守军,孙权军大获全胜,黄祖被孙权配下骑兵冯则所杀,并夺取江夏为领土。
黄武八年(229年)次子孙权正式开国国号为吴称帝后,追谥其父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追谥其母孙破虏吴夫人为“武烈皇后”,追谥其兄讨逆将军孙策为“长沙桓王”,并册封长子孙登为皇太子,孙策子孙绍为吴侯。

生卒考证

据《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初平三年,(袁)术使(孙)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初平三年当为公元192年,又据裴松之注《吴录》:“坚时年三十七。”根据古人以虚岁计算年龄的制度可以推算出孙坚生于公元156年。
然而,裴松之在为后面的《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作注时引用了《吴录》中孙策被封为吴侯时的表文,其中有“臣年十七,丧失所怙”一句,即孙策在17岁时丧父。根据《三国志》不同人物传记的相互考证,可以推算孙策卒于公元200年,时年26岁,可推算出孙策生于公元175年,而孙策17岁时应为公元191年。因此,裴松之在作注时写道“本传云孙坚以初平三年卒,策以建安五年卒,策死时年二十六,计坚之亡,策应十八,而此表云十七,则为不符”,认为此处的记载与孙坚的本传记载不相符合。接下来裴松之又提出了在其他史料中得到的数据“张璠《汉纪》及《吴历》并以坚初平二年死”,也就是在《汉纪》和《吴历》这两种史料中都记载孙坚卒于公元191年。因此,裴松之得出结论“此为是而本传误也”。根据裴松之的推断,不难推断孙坚的生卒年为公元155年至公元191年为比较可靠的数据。至于陈寿在本传中的记载,可能是一时疏忽导致的错误,也可能有别的原因吧。而至于《英雄记》中孙坚卒于初平四年(193)之类的记载,显然更不可靠了。

家族成员

父亲

孙钟(《太平御览》引《幽明录》,一说为祖父)

兄弟姐妹

:孙羌
:孙静,孙坚异母弟
:孙氏,由孙坚许配徐真为妻,徐夫人祖母

妻妾

吴夫人,武烈皇后,生四子一女
妾室某氏:一说丁氏,孙朗之母

子女

: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
:孙氏(弘咨妻),孙氏(潘秘妻陈氏之母),孙夫人(刘备妻)

历史评价

陈寿: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
董卓: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
刘艾:①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②坚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坚前与羌战於美阳,殆死,无能为!
陆机:权略纷纭,忠勇伯世,威棱则夷羿震荡,兵交则丑虏授馘,遂扫清宗祊,蒸禋皇祖。……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
华谭:昔吴之武烈,称美一代,虽奋奇宛叶,亦受折襄阳。讨逆雄气,志存中夏,临江发怒,命讫丹徒。
裴松之:孙坚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若得汉神器而潜匿不言,此为阴怀异志,岂所谓忠臣者乎?吴史欲以为国华,而不知损坚之令德。如其果然,以传子孙,纵非六玺之数,要非常人所畜,孙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玺,而宝藏传国也。受命于天,奚取於归命之堂,若如喜言,则此玺今尚在孙门。匹夫怀璧,犹曰有罪,而况斯物哉!
孙元宴:委存张公翊圣材,几将贤德赞文台。争教不霸江山得,日月征曾入梦来。
何去非:特孙坚激于忠勇,投袂特起于区区之下郡,奋以诛卓,虽卓亦独惮而避之。惜乎!三失大机而功业不就,卒以轻敌遂殒其身,由无谋夫策士以发其智虑之所不及故也。
晁补之:吴人轻而无谋,自古记之矣。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虽赖周瑜、鲁肃辈辅权嗣立,亦权稍持重,故卒建吴国也。
王应麟:孙坚与(孙)策,皆以轻敌陨其身。(孙)权出合肥之围,亦幸而免。
洪迈:董卓盗国柄,天下共兴义兵讨之,惟孙坚以长沙太守先至,为卓所惮,独为有功。故裴松之谓其最有忠烈之称。然长沙为荆州属部,受督于刺史王睿。睿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及睿举兵欲讨卓,坚乃承案行使者,诈檄杀之,以偿囊忿。南阳太守张咨,邻郡二千石也,以军资不具之故,又收斩之。是以区区一郡将,乘一时兵威,辄害方伯、邻守,岂得为勤王乎?刘表在荆州,乃心王室,袁术志于逆乱,坚乃奉其命而攻之,自速其死,皆可议也。
萧常:自董卓称乱,四方倡义而起者非一,然皆负恃其众,因之以自封殖,卒无一人婴其锋者;独坚一战而败之,遂使西走,修复园陵,祗祀庙社,此其忠义奋发,岂袁、刘辈可同日语哉!惜其孤军无继,功弗克就,而其志有足尚也。
郝经:破虏以雄才壮略,遭汉衰末,慨然有拨定之志。崛起吴会,陵蹈中原,讨灭黄巾,劝诛董卓,识度远矣。逮卓废立劫迁,奋其忠烈,以偏师追亡逐北,使不敢东。修塞园陵,保完汉玺,威震函洛,向非袁术掣肘,扶义而西,汉未必亡。
王夫之:孙坚之始起,斩许生而功已著,参张温之军事,讨边章而名已立,非不可杰立而称雄也;奋起诛卓,先群帅而进屯阳人,卓惮之而与和亲,乃曰:‘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吾死不瞑目。’独以孤军进至雒阳,埽除宗庙,修塞诸陵,不自居功,而还军鲁阳。当斯时也,可不谓皎然于青天白日之下而无惭乎?故天下皆举兵向卓,而能以躯命与卓争生死者,孙坚而已矣。其次则曹操而已矣。
罗贯中:谁道江南少将才?明星夜夜照文台。欲诛董卓安天下,为首长沙太守来。

相关信息

演义传记

孙坚,据传为孙武的后代,于汉末征讨黄巾有功,被拜为长沙太守。董卓乱政之际,孙坚为“十八路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为诸侯联军的先锋,表现得十分活跃,但因袁术存在私心,拒不发粮,而被董卓的大将华雄击败;并且华雄杀了孙坚的大将祖茂。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驻洛阳,意外发现传国玉玺,遂起私心,藏匿玉玺返回,不料事情泄漏,因此与袁绍、刘表结仇。不久,孙坚在与刘表手下黄祖的交战中,中埋伏而死。

评论孙坚

《三国志·孙坚传》评论孙坚,说他“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裴松之也说他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纵观孙坚一生,这些评价中肯切实,洵非虚语。
孙坚参军后多次成功平定汉末叛乱,又随朱俊征讨黄巾,立下许多功劳,被东汉朝廷封为长沙太守、乌程侯。后董卓乱政,孙坚联合袁术,参加了诸侯联军,征讨董卓,表现最为积极,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兵洛阳,修复被董卓破坏的皇陵后返回鲁阳。不久,孙坚受袁术派遣与刘表交战,击败了刘表部下黄祖,却在一次追击中被黄祖的士兵射杀。
相传孙坚有戴红头巾的习惯,还用此物败敌救命(这事迹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此就不做赘言)。就这点就足以说明他善于打仗,而且是智勇兼资,孙坚作战勇猛,冲锋时往往身先士卒(在此一叹~)而且基本上没吃过什么败仗,最可贵的是他从不轻敌,但就是每次打仗太过玩命,以至殒命(再叹!)。

三国志·孙破虏传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①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会稽妖贼许昌起于句章,自称阳明皇帝,②与其子韶扇动诸县,众以万数。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馀人,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熹平元年也。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除坚盐渎丞,数岁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③
①《吴书》曰:坚世仕吴,家于富春,葬于城东。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众皆往观视。父老相谓曰:“是非凡气,孙氏其兴矣!”及母怀妊坚,梦肠出绕吴昌门,寤而惧之,以告邻母。邻母曰:“安知非吉征也。”坚生,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
②《灵帝纪》曰:昌以其父为越王也。
③《江表传》曰: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托有神灵,遣八使以善道教化天下,而潜相连结,自称黄天泰平。三月甲子,三十六方一旦俱发,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①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原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②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③
①《献帝春秋》曰: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
②《吴书》曰:坚乘胜深入,于西华失利。坚被创堕马,卧草中。军众分散,不知坚所在。坚所骑骢马驰还营,踣地呼鸣,将士随马于草中得坚。坚还营十数日,创少愈,乃复出战。
③《续汉书》曰:儁字公伟,会稽人,少好学,为郡功曹,察孝廉,举进士。汉朝以讨黄巾功拜车骑将军,累迁河南尹。董卓见儁,外甚亲纳,而心忌之,儁亦阴备焉。关东兵起,卓议移都,儁辄止卓。卓虽惮儁,然贪其名重,乃表拜太仆以自副。儁被召不肯受拜,因进曰:“国不宜迁,必孤天下望,成山东之结,臣不见其可也。”有司诘曰:“召君受拜而君拒之,不问徙事而君陈之,何也?”儁曰:“副相国,非臣所堪也。迁都非计,臣之所急也。辞所不堪,进臣所急,臣之所宜也。”有司曰:“迁都之事,初无此计也,就有,未露,何所受闻?”儁曰:“相国董卓为臣说之,臣闻之于相国。”有司不能屈,朝廷称服焉。后为太尉。李傕、郭汜相攻,劫质天子公卿,儁性刚,即发病而卒。
边章、韩遂作乱凉州,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温以诏书召卓,卓良久乃诣温。温责让卓,卓应对不顺。坚时在坐,前耳语谓温曰:“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温曰:“卓素著威名于陇蜀之间,今日杀之,西行无依。”坚曰:“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于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今明公垂意于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于是在矣。”温不忍发举,乃曰:“君且还,卓将疑人。”坚因起出。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然闻坚数卓三罪,劝温斩之,无不叹息。拜坚议郎。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馀人,攻围城邑,乃以坚为长沙太守。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①周朝、郭石亦帅徒众起于零、桂,与星相应。遂越境寻讨,三郡肃然。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②
①《魏书》曰:坚到郡,郡中震服,任用良吏。敕吏曰:“谨遇良善,治官曹文书,必循治,以盗贼付太守。”
②《吴录》曰:是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遣使求救于坚。坚整严救之。主簿进谏,坚答曰:“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乃进兵往救,贼闻而走。
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①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②比至南阳,众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③坚以牛酒礼咨,咨明日亦答诣坚。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坚:“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咨大惧欲去,兵陈四周不得出。有顷,主簿复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便牵咨于军门斩之。郡中震栗,无求不获。④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遂治兵于鲁阳城。当进军讨卓,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施帐幔于城东门外,祖道送称,官属并会。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十先到。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后骑渐益,坚徐罢坐,导引入城,乃谓左右曰:“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诸君不得入耳。”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⑤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是时,或间坚于术,术怀疑,不运军粮。⑥阳人去鲁阳百馀里,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曰:“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⑦术踧踖,即调发军粮。坚还屯。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⑧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坚乃前入至雒,修诸陵,平塞卓所发掘。⑨讫,引军还,住鲁阳。⑩
①《江表传》曰:坚闻之,拊膺叹曰:“张公昔从吾言,朝廷今无此难也。”
②案《王氏谱》,叡字通耀,晋太保祥伯父也。
《吴录》曰:叡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及叡举兵欲讨卓,素与武陵太守曹寅不相能,扬言当先杀寅。寅惧,诈作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檄,移坚,说叡罪过,令收行刑讫,以状上。坚即承檄勒兵袭叡。叡闻兵至,登楼望之,遣问欲何为,坚前部答曰:“兵久战劳苦,所得赏,不足以为衣服,诣使君更乞资直耳。”叡曰:“刺史岂有所吝?”便开库藏,使自入视之,知有所遗不。兵进及楼下,叡见坚,惊曰:“兵自求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坚曰:“被使者檄诛君。”叡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叡穷迫,刮金饮之而死。
③《英雄记》曰:咨字子议,颍川人,亦知名。
《献帝春秋》曰:袁术表坚假中郎将。坚到南阳,移檄太守请军粮。咨以问纲纪,纲纪曰:“坚邻郡二千石,不应调发。”咨遂不与。
④《吴历》曰:初坚至南阳,咨既不给军粮,又不肯见坚。坚欲进兵,恐有后患,乃诈得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遣所亲人说咨,言病困,欲以兵付咨。咨闻之,心利其兵,即将步骑五六百人诣营省坚。坚卧与相见。无何,卒然而起,按剑骂咨,遂执斩之。
⑤《英雄记》曰: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其馀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轸字文才,性急,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诸将闻而恶之。军到广成,去阳人城数十里。日暮,士马疲极,当止宿,又本受卓节度宿广成,秣马饮食,以夜进兵,投晓攻城。诸将恶惮轸,欲贼败其事,布等宣言“阳人城中贼已走,当追寻之;不然失之矣”,便夜进军。城中守备甚设,不可掩袭。于是吏士饥渴,人马甚疲,且夜至,又无堑垒。释甲休息,而布又宣言相惊,云“城中贼出来”。军众扰乱奔走,皆弃甲,失鞍马。行十馀里,定无贼,会天明,便还,拾取兵器,欲进攻城。城守已固,穿堑已深,轸等不能攻而还。
⑥《江表传》曰:或谓术曰:“坚若得洛,不可复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故术疑之。
⑦《江表传》载坚语曰:“大勋垂捷而军粮不继,此吴起所以叹泣于西河,乐毅所以遗恨于垂成也。原将军深思之。”
⑧《山阳公载记》曰: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孤昔与周慎西征,慎围边、韩于金城。孤语张温,求引所将兵为慎作后驻。温不听。孤时上言其形势,知慎必不克。台今有本末。事未报,温又使孤讨先零叛羌,以为西方可一时荡定。孤皆知其不然而不得止,遂行,留别部司马刘靖将步骑四千屯安定,以为声势。叛羌便还,欲截归道,孤小击辄开,畏安定有兵故也。虏谓安定当数万人,不知但靖也。时又上章言状,而孙坚随周慎行,谓慎求将万兵造金城,使慎以二万作后驻,边、韩城中无宿谷,当于外运,畏慎大兵,不敢轻与坚战,而坚兵足以断其运道,儿曹用必还羌谷中,凉州或能定也。温既不能用孤,慎又不用坚,自攻金城,坏其外垣,驰使语温,自以克在旦夕,温时亦自以计中也。而渡辽儿果断,慎弃辎重走,果如孤策。台以此封孤都乡侯。坚以佐军司马,所见与人同,自为可耳。”艾曰:“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闻在美阳亭北,将千骑步与虏合,殆死,亡失印绶,此不为能也。”卓曰:“坚时乌合义从,兵不如虏精,且战有利钝。但当论山东大势,终无所至耳。”艾曰:“山东儿驱略百姓,以作寇逆,其锋不如人,坚甲利兵强弩之用又不如人,亦安得久?”卓曰:“然,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
⑨《江表传》曰:旧京空虚,数百里中无烟火。坚前入城,惆怅流涕。
《吴书》曰:坚入洛,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初,黄门张让等作乱,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者以投井中。
《山阳公载记》曰:袁术将僭号,闻坚得传国玺,乃拘坚夫人而夺之。
《江表传》曰:案《汉献帝起居注》云“天子从河上还,得六玺于阁上”,又太康之初孙皓送金玺六枚,无有玉,明其伪也。
虞喜《志林》曰:天子六玺者,文曰“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此六玺所封事异,故文字不同。《献帝起居注》云“从河上还,得六玉玺于阁上”,此之谓也。传国玺者,乃汉高祖所佩秦皇帝玺,世世传受,号曰传国玺。案传国玺不在六玺之数,安得总其说乎?应氏《汉官》、皇甫《世纪》,其论六玺,文义皆符。汉宫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且康”。“且康”“永昌”,二字为错,未知两家何者为得。金玉之精,率有光气,加以神器秘宝,辉耀益彰,盖一代之奇观,将来之异闻,而以不解之故,强谓之伪,不亦诬乎!陈寿为《破虏传》亦除此说,俱惑《起居注》,不知六玺殊名,与传国为七者也。吴时无能刻玉,故天子以金为玺。玺虽以金,于文不异。吴降而送玺者送天子六玺,曩所得玉玺,乃古人遗印,不可施用。天子之玺,今以无有为难,不通其义者耳。
臣松之以为孙坚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若得汉神器而潜匿不言,此为阴怀异志,岂所谓忠臣者乎?吴史欲以为国华,而不知损坚之令德。如其果然,以传子孙,纵非六玺之数,要非常人所畜,孙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玺,而宝藏传国也。受命于天,奚取於归命之堂,若如喜言,则此玺今尚在孙门。匹夫怀璧,犹曰有罪,而况斯物哉!
⑩《吴录》曰:是时关东州郡,务相兼并以自强大。袁绍遣会稽周喁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坚慨然叹曰:“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言发涕下。喁字仁明,周昕之弟也。
《会稽典录》曰:初曹公兴义兵,遣人要喁,喁即收合兵众,得二千人,从公征伐,以为军师。后与坚争豫州,屡战失利。会次兄九江太守昂为袁术所攻,喁往助之。军败,还乡里,为许贡所害。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①兄子贲,帅将士众就术,术复表贲为豫州刺史。
①《典略》曰:坚悉其众攻表,表闭门,夜遣将黄祖潜出发兵。祖将兵欲还,坚逆与战。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
《吴录》曰:坚时年三十七。
《英雄记》曰:坚以初平四年正月七日死。
又云:刘表将吕公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其不同如此也。
坚四子:策、权、翊、匡。权既称尊号,谥坚曰武烈皇帝。①
①《吴录》曰:尊坚庙曰始祖,墓曰高陵。
《志林》曰: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