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
名 称:
孟良崮战役
地 点:
中国山东省蒙阴县孟良崮
时 间:
1947年5月
参战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国民党军(徐州司令部)整编七十四师、整编83师19旅57团
结 果:
华东野战军胜
参战兵力:
华东野战军27万人 国军24个师、60个旅约45万人
伤亡情况:
解放军伤亡1.2万余人 国民党军伤亡3.2万余人
指挥官:
陈毅、粟裕,张灵甫
战争结果:
国军整编第74师被完全消灭

目录

战役前奏

  1947年,国民党军统帅部在其全面进攻被打破后,被迫改为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企图以钳形攻势聚歼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主力于华北冀晋地区。3月下旬,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正式开始。先后被调往山东战场的兵力达到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45万人,并以其精锐主力整编第74师、第5军、整编第11师为骨干,分别编成三个机动兵团,担任主要突击任务。其中第1兵团8个整编师共20个旅20万人,由司令官汤恩伯指挥,是进攻的主要集团,该兵团企图首先占领沂水、坦埠一线,尔后与第2、第3兵团通力向北、向东进攻,迫使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或北援黄河。另外,第2“绥靖”区5个军部署在胶济铁路(青岛一济南)和津浦铁路(天津一浦口)泰安以北地区,策应3个兵团作战;第3“绥靖’’区2个整编师在峄县、枣庄为2线部队。4月上旬,国民党军以一部兵力打通了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和临沂至兖州的公路,占领鲁南解放区后,三个兵团分别由临沂、泰安、泗水向鲁中山区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寻找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敌军总兵力达13个整编师(军)、34个旅,25万余人,相当集中,为了避免在进攻中被华野分割歼灭,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

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

4月初,华东野战军自焦济路南下,隐蔽配置于与国民党军方阵相对应的50 公里地带,相距仅10公里左右。6日,国民党军派飞机对驻坦埠附近的华东野战军指挥部进行轰炸,19日发起了全面进攻。华东野战军展开了阻击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为创造战机,以主力一部于23日起,首克泰安,继西捣宁阳,均因敌未被调动,而未能实现打援目的。乃回师东进拟歼整74师、整11师,又均因第5军等部迅速靠近而未成。

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的兵力有9个步兵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约27万余人,与国民党军兵力相比居于劣势。在华野处于内线防御,敌军处于外线,并采用大军密集、多路稳进,形成重点进攻的严重形势面前,陈、粟等华野首长决定仍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但鉴于山东战场的新形势,估计有利战机比过去要少得多。因此,必须以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去调动、分散敌军,以创造各个歼敌的战机。 

从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华东野战军主动出击,与敌进行了几次接触和作战,但除了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了敌第72师主力外,其余大量歼敌的计划均未实现。5月初,正当陈、粟拟以3个纵队南下鲁南、苏北,进一步调动敌军之际,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于4日、6日接连给陈、粟发来两电,对华野的作战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据此,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将主力东移,后撤一步;并以准备南下华中的第2、第7纵队隐蔽集结于莒县地区,以进入鲁南的第6纵队隐蔽在平邑附近地区,待机配合主力作战。

华野主力东移后,陈、粟曾考虑两个歼敌方案:(一)如敌放胆前进,即适时集中主力,择其一路歼灭之;(二)如敌仍密集靠拢,龟缩不前,我军则再后退一步,以攻取潍县为饵,诱歼援敌。5月10日,陈、粟得悉汤恩伯第一兵团的第7军及48师先头部队进占了苗家区、界湖,并有续犯沂水的消息。鉴于该敌位于第一兵团之最右翼,比较暴露,便于华野分割围歼,因此,陈、粟决定以3个纵队的兵力视机打援。作战命令下达后,粟裕反复考虑该敌不是理想的打击目标。因此,一面进行作战的准备,一面密切观察战场的形势,寻找更合适的战机。

战役起因

华野主力东移后, 使蒋介石、陈诚产生了错误判断,误认为华野“攻势疲惫”,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遂于5月10日命令各部兼程前进,跟踪追剿,以实现在鲁中山区与华野主力决战之目的。顾祝同转令3个兵团放胆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右翼第1兵团改变原定的稳扎稳打战法,不待第2、第3兵团统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的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企图乘隙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及整编第48、第65师在左右两侧担任掩护。5月11日,当日晚,华东野战军侦察部门获息汤恩伯发给其部下的部署电,立即呈送粟裕。陈粟二人连夜召开了就近第1、第4、第8、第9纵队及特种兵纵队领导人作战会议,12 日晨下达了以第1、第4、第6、第8、第9纵队担任割裂围歼整74师的任务,以第2、第3、第7、第10纵队担任阻援任务的命令,并决定战役于13黄昏发起。

战役经过

5月11~13日,整编第74师在整编第83,第25师掩护下自垛庄北进至黄鹿寨、旧寨、野猪旺等地,被第9纵队击退,随后占领杨家寨、佛山角、马牧池等地,准备14日攻占坦埠。

5月13日上午,敌3个师又发起攻击,至下午4时惧歼后退至黄斗顶山、重山、马牧池。当晚,华东野战军第1、第8纵队以一部兵力在整编第74师正面实旋阻击,主力从其两翼寻隙向纵深楔进。第1纵队第3师攻占曹庄及其以北高地,逼近蒙阴,构成对外正面阻击整编第65师;纵队主力攻占黄斗顶山、尧山、天马山、界牌等要点,割断了整编第74师与整编第25师的联系,并歼整编第25师一部,该师大部缩回桃墟。第8纵队主力攻占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要点,割断了整编第74师与整编第83师的联系;一部占领盂良崮东南的横山老猫窝。同时,第4、第9纵队从正面发起攻击,占领黄鹿寨、佛山及马牧池、隋家店一线,扼制了整编第74师的进攻。第6纵队由铜石地区急速北上,于14日晨抵达垛庄西南观上、白埠地区。13日晚,整编第74师前沿据点遭到攻击时,张灵甫仍准备于14日执行攻占坦埠的计划。

5月14日10时,张灵甫得知天马山,马牧池、磊石山等地失守后,预感到有被围歼的危险,即仓促向盂良崮,垛庄方向撤退,并组织一部兵力进行反击。华东野战军发现整编第74师南撤,立即乘胜猛攻。担任正面攻击的第4、第9纵队经彻夜攻击,进占唐家峪子、赵家城子一线;第6纵队在第1纵队一部协同下,于15日拂晓攻占垛庄,截断了整编第74师的退路;第8纵队攻占万泉山,同第1、第6纵队打通了联系,在芦山、孟良崮地区形成了对整编第74帅的四面包围。整编第74师被包围,蒋介石、顾祝同虽感吃惊,但认为该师战斗力强,所处地形有利,已控制制高点,必能坚守,如果左右邻加速增援,可造成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的机会。因此,除令整编第74师固守待援,牵制华东野战军主力外,严令新泰的整编第11师、蒙阴的整编第65师、桃墟的整编第25师、青鸵寺的整编第83师以及河阳、汤头的第7军、整编第48师等部迅速向整编第74师靠拢;并调第5军自莱芜南下,整编第20师自大汶口向蒙阴前进,企图用10个整编师的兵力在蒙阴、青驼寺地区歼灭华东野战军主力。张灵甫也认为建制尚完整,部队战斗力强,居于战线中央,会得到左右邻的积极增援,因此,一面请求空投粮弹,一面调整部署,同守待援。

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鉴于蒋介石调动10个整编师的兵力来援,且多数已距盂良崮仅一至两天路程,有的只有十几公里,情况十分紧急,如不能在短时间内歼灭整编第74师,将陷入10个整编师的围攻之中。为此,于15日令阻援部队坚决阻击各路援赦,令主攻部队不惜代价加速猛攻,一定要在援赦赶到之前迅速歼灭整编第74师。

5月15日晨,整74师被围困于孟良崮为核心的几个山头上,主要是520、东西540、600、610高地,及芦山、雕窝等地。13时,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多路突击,整编第74师竭力顽抗。激战至16日上午,华东野战军攻占雕窝、芦山,整编第74师主阵地全部丢失。下午天阴云低,能见度很差,华东野战军以为整编第74师已被全歼,但在核算俘虏人数时,发现歼敌数与该师编制数相差万余人。部队随即严密搜索,终将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1个团余部全歼,击毙张灵甫。

16日16时半战斗结束时,华东野战军发现敌电台在活动,粟裕命令第4、第8、第9纵队对孟良崮、雕窝间的山谷进行搜索。至18时,共搜出匿敌7000余人。

在华东野战军主力围歼整编第74师过程中,担任阻援任务的第2、第3、第7、第10纵队及鲁南、滨海等军区部队,积极牵制和阻击各路援敌。国民党军各路援军,在蒋介石、顾祝同的再三严令下虽拼力前进,有的进至距盂良崮5公里处,炮弹已能打到孟良崮,但由于遇到顽强阻击,不仅未能挽救整编第74师,而且遭到重大伤亡。

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

伤亡人数

此役,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及附属第83师一个团,共计32680人,其中俘虏19680人。 

据临沂行署出版办公室编的《孟良崮战役资料选》资料显示,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牺牲约2043人、负伤约9300人、其它减员约846人,合计12189人。

战役意义

孟良崮战役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创造了我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情况下,从其战线中央割歼进攻主力的范例。此役的胜利,不仅在心理上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军队,也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在山东的重点攻击部署。他们不得不对战役计划作新的调整。重新发起的攻势已没有了初期的强劲势头,又由于华东我军纷纷向内线出击,寻求决战的时机丧失,7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在态势上已处不利之势,结束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8] 

孟良崮战役中整编74 师这一“王牌”军被毁,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使我军由弱转强,使全国的军事、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败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