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传

( 1950年孙瑜执导电影 )

《武训传》是由孙瑜执导,赵丹、黄宗英、周伯勋、张翼主演的一部剧情片。该影片于1950年公映。影片讲述了武训"行乞兴学"的感人故事。1950年由昆仑影业公司出品。该片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影片。影片以细腻的叙述方式,展示了少年武训的苦难生活和他从青年时代起由"行乞兴学"而终于获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誉的一生经历。
中文名:
武训传
出品公司:
上海昆仑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导演:
孙瑜
编剧:
孙瑜
主演:
赵丹,黄宗英,周伯勋,张翼
类型:
剧情
制片人:
夏云瑚、任宗德
片长:
208分钟(上下两集)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黑白
出品时间:
1950年
上映时间:
1950年
拍摄日期:
1948年

目录

剧情简介

1949年12月5日,是武训诞辰一百一十一周年纪念日。山东省堂邑县柳林镇武训的祠堂前和坟墓前,一位女老师正在向孩子们讲述武训的故事……

清道光二十五年,七岁的小武训,父亲已经去世,跟着母亲要饭,虽受尽折磨,却渴望能够念书。他拿着辛苦卖艺挣来的200文钱,跑进一家私塾,跪在地上求老师收下他,结果在众人的笑骂中被赶了出来。不久母亲也死去了,他被一位善良的伯母收养。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到处流浪,外出打工谋生。17岁时,他到馆陶县大地主张举人家做长工,和豪爽粗壮的车夫周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张家,他亲眼见到张举人剥削农妇张二嫂和四奶奶毒打女佣小桃,听周大讲述女佣小桃因不识字被张举人骗写卖身契的经过,更加感到穷人不识字的痛苦。当他想用三年的工钱,为患病的伯母治病时,张举人拿出假账,说工钱已经支付完了。武训与他争辩,结果被吊起来毒打一顿。最后周大出现,打倒保镖,救出武训。

张举人当晚勾结县官,将周大关进死牢。小桃因张举人一家逼她嫁给曹屠夫,自己又无力逃跑几次想自杀,被钱妈劝阻。她准备找武训商量,逃出苦海。武训在破庙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沉思苦想,终于感悟到穷人不识字就要永远受欺负,于是决定要办一个让穷孩子上学不要钱的义学。

小桃来到破庙里找到武训,此刻,武训正沉浸在办义学的计划中。他将一个泥塑不倒翁送给了随小桃前来的小茂,以表明自己办学的决心。这时,张举人的狗腿子赶来打倒了武训,强拉走了小桃。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死牢里的周大、泥地上的武训发出了"我们要报仇"的呐喊。

无路可走的小桃当天夜里悬梁自尽。武训怀着深仇大恨,强装笑脸,以小丑的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顽皮的孩子们叫他"二豆沫"。他沿街卖艺,跪在地上喊着"来踢吧!来打吧!""为了穷孩子,为了办义学。"夕阳西下,他坐在小桃坟前沉思,将桃核埋进土里。

在李四的帮助下,周大和死牢里的太平军囚犯越狱出逃。周大找到武训、李四,要他们一起造反,武训因一心办义学,拒绝同去。周大说:"你来文的,我来武的,咱俩一文一武,让那些狗官知道咱老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十年过去了,武训千辛万苦积攒下了一百二十吊钱,存在地保高春山那里。高春山派人偷走字据,翻脸不认账,武训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在沉重的打击面前,他想起了自己的不倒翁,坚定了为穷孩子办学的决心。又是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武训积足了办学的经费,在德高望重的杨进士门前跪求了三天,终于建起了义学。光绪十四年,崇贤义塾开学了,当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传到五十岁的武训耳边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母亲的坟前长跪,口中喃喃自语:"娘,穷孩子也能念书了。"

实现了办学愿望的武训此后仍然一囊一钵,到处奔走募化。一天,他在路上遇到周大,周大告戒他要当心受骗,武训开始怀疑了。郭知县为他呈报请奖,张抚台要为他向皇上请封号、造牌坊,更使他感到不安和疑惑。清王朝因农民暴动处于危机之中,告急文书雪片似的飞向北京。清王朝的鹰犬们献技,对周大这样的"响马"要剿,对武训这样的人要抚。光绪封武训为"义学正",赏穿黄袍马褂。当"乐善好施"的牌坊建好时,武训却好像发了疯,不肯跪谢皇恩。满腔悲惘的武训拖着黄马褂走进学堂,他对孩子们说:"你们记牢了,将来长大,千万别忘了咱庄稼人!"

武训传武训传

黄马褂被遗弃在尘埃中,武训向远方走去。周大带领着义军风驰电掣地经过武训身旁,卷起了滚滚黄尘……

老师给孩子们讲完了故事。大家好像看到了年老的武训肩背布褡,手拿着铜瓢,在北方的原野上坚定而缓慢地走着。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武训 赵丹
女教师 黄宗英
孙栋光 武训(七岁)
郑大畏 武训(十三岁)
张举人 周伯勋
四奶奶 蒋天流
周大 张翼
小桃 王蓓
邱奂 茂林(幼年)
钱妈 吴茵
坠儿 黄晨
陈二嫂 白荷
郭芬 高正
郭知县 傅伯棠
张抚台 姜修
慈禧太后 王汉伦
光绪帝 郭奕耀
李莲英 蓝群
李鸿章 范非
武母 周敏
赵熊 中叔皇
魏俊 奇梦石
刁把总 苗祝三
剃头的 洪警铃
卖艺者 王桂林
苟知县 何剑飞
翠兰 黄耐霜
刘四 高文彬
老师 田野
廖宇光 老武
曹胖子 朱云山
李四 程漠
天堂义学老师 金奇
余曼华 叫魂妇甲
叫魂妇乙 马兰
管牢的 蒋正勤
地保 刘旭东
吴二爷 尔峰
杨进士 张立德
娄进士 关鹏
静斋 王恺
崔准 夏冬
赵光远 马熹
七奶奶 黄锦云
吴庸之 苏曼

职员表

导演 孙瑜
副导演(助理) 高衡
编剧 孙瑜
摄影 韩仲良
剪辑 傅正义
道具 姚志荣
美术设计 牛葆荣、魏铁铮
服装设计 万超尘、蒋正勤
灯光 郭德明、陈安卿
录音 袁庆余
剧务 夏冬
场记 田野
布景师 丁辰

幕后花絮

该片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影片。

它从1948年夏天开始由中国制片厂筹摄,解放后又经原编导者修改,于1950年10月由昆仑影业公司完成。影片以细腻的叙述方式,展示了少年武训的苦难生活和他从青年时代起由"行乞兴学"而终于获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誉的一生经历。

影片公映后,据《人民日报》的不完全统计,仅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报刊,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就发表了40余篇赞扬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文章。

为此,毛泽东为《人民日报》写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社论,从而发起了我国当代文艺史上的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文艺思想论争。这场论争的是非影响,远远超出了影片本身。

为拍摄《武训传》,孙瑜带剧组去山东调查,向当地农民了解武训的事迹 。

孙瑜原打算只写一集剧本,后来在资方的苦苦要求下,将一集改成上下两集,为此增加了很多戏 。

赵丹专门到武训的家乡体验生活,经常穿着乞丐的破衣服行走街头,到达"人戏不分"的地步 。

幕后制作

人物原型·武训

七岁丧父

七岁丧父的武训(孙栋光饰)原本无名,被称为武七,跟母亲一起在武家庄靠行乞为生。武训想读书识字,却被私塾先生赶了出来。后母亲病故,武训成了孤儿。

当起长工

十三岁,武训在山东各地流浪,靠打短工过活。十七岁,武训(赵丹饰)流落到薛庄店村,在富甲一方的乡绅张举人家打长工。

被骗·觉醒

二十岁,武训伯母病重,他要求支取此前三年的工钱。张举人篡改账本,还叫人打了武训一顿。被长工周大救出后,武训在破庙中昏迷三天,他自认吃亏受欺负都因没文化,于是决定兴办义学,供穷人的孩子免费读书。

卖艺攒钱

武训卖掉辫子,为义学攒下第一笔钱。头顶留下的一小撮歪辫,成了他的标志。为兴办义学,他四处行乞、劳作、表演杂耍,善款一攒就是三十年。

兴建义学

五十岁,武训的经历感动了几位乡绅,帮他用积攒的善款在堂邑县柳林镇兴建了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

拒收牌坊

五十八岁,武训已兴办三所义学。山东巡抚赐其名武训,光绪授其"义学正"名号,赐黄马褂,并为他修建牌坊。武训并不适应官府的种种嘉奖,他叮嘱义学的学生们读好书也不能忘记穷人,然后消失在原野中。

拍摄过程

教育家陶行知送给电影导演孙瑜一本《武训先生画传》,希望他把武训事迹搬上银幕。

1945年

赵丹从新疆获释,在医院养病时读到《武训先生画传》。

1947年

孙瑜从美国回国的途中开始创作《武训传》剧本。

1948年

当时的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制"开拍《武训传》,孙瑜导演、赵丹主演,11月影片因资金枯竭而停拍。

1949年

昆仑影业购得影片拍摄权以及已经成片1/3的底片和拷贝。12月,昆仑申请完成拍摄,经陈白尘、蔡楚生、郑君里等人组成的编导委员会讨论,给出修改意见,由歌颂"行乞兴学"的正剧变成"兴学失败"的悲剧。

1950年

《武训传》拍竣,孙瑜在厂方坚持下,将影片分为上下集。年底公映,反响热烈。

1951年2月

《武训传》在中南海放映,多位领导、首长给予好评。

1951年5月20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社论,该文经毛泽东修改审定。文 章指出《武训传》"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指对武训那样的人)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号召"应当展开关于电影《武训传》及其他有关武训的著作和论文的讨论"的同时,批判的矛头就指向了陶行知,意在引出即将大规模进行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5月26日,孙瑜检讨短文在《人民日报》刊登。7月23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武训历史调查记》,《武训传》开始遭受全国性批判。此后该片在批斗会上被多次当反面教材放映。

1985年9月6日

《人民日报》刊登《胡乔木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非常片面、极端和粗暴》的文 章,被视为《武训传》平反的转折点。

2000年

"电影101工作室"在上海虹口图书馆放过一次完整版《武训传》录像带。

2005年

在纪念赵丹诞辰90年回顾展上,赵丹之女赵青在相关部门批准下,从中国电影资料馆借出拷贝,在上海影城放映,被媒体称为《武训传》"五十多年来重见天日"。

2012年

《武训传》正版DVD由广东大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出版发行。

影片评价

影片创作主题

1949年7月,导演孙瑜出席了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深受鼓舞。在晚宴上,他就《武训传》的拍摄征询了周总理的意见,回厂后又对原剧本进行了重大修改,在肯定武训的义举的同时,使武训的兴学之举以悲剧告终。此外,新剧本中还增加了周大发动武装起义的情节,以和武训的改良行为进行对比。1950年,《武训传》摄制完成,推向市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被评为当年10部最佳影片之一。

影片导演、演员介绍

《武训传》是著名导演孙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影片取材于中国近代史上的真实人物--以"行乞办学,让百姓读书"的武训的经历,显示了中国电影自问世以来厚德载道,注重社会内涵的文化传统。虽然由于影片的拍摄实际上跨越了新旧中国两个时代,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最终完成的影片已在一定程度上被注入了"阶级斗争"的观念,特别是其中周大领导农民起义的线索显得有些生硬。但从整体上看,《武训传》仍然是一部叙事完整,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优秀之作。特别是在情节设置上,影片以武训的兴学经历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细节化的场景,既突出了武训这个支撑起全剧的核心人物,也在剧情片的样式中融入了较为写实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的描绘。这些剧作和导演手法显示了其时中国电影在艺术上的日渐成熟。

本片也是著名演员赵丹的代表作之一。在影片中,赵丹以精湛的演技,亦庄亦谐、亦喜亦悲地塑造了武训这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历史人物,堪称是他最具代表性和成就最高的银幕角色之一。

批判运动给影片带来的影响

《武训传》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地位还表现在围绕它所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批判上。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应当重视〈武训传〉的讨论》之后,新中国电影史上展开了第一场对电影的大规模的批判。以康生等为首的一些政治人物为捞取政治资本为影片罗织了种种罪名,使影片的创作者乃至历史上的武训长期蒙受不白之冤。同时,这场批判运动更开启了以简单的政治视角粗暴干涉电影的先河,直到1986年,影片才基本得到平反。 

影片争议

批判纪实

批判缘由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电影《武训传》上映于1951年初。它描写和歌颂了清末武训行乞兴学的事迹。

《武训传》上映后,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意见的争论。赞扬者认为,这"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好电影",武训是"永垂不朽值得学习的榜样"。批评者认为,电影《武训传》是一种"缺乏思想性有严重错误的作品"、"武训不足为训"。这本是文艺界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

而毛泽东却认为,电影《武训传》宣传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思想,必须严肃批判。

他严厉地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承认或者容忍对它的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的宣传"。他说"一些号称学好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并由引得出"资产阶级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的严重结论。

批判后果

7月23日,《人民日报》又公布了经毛泽东亲笔修改的《武训历史调查记》,说武训是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这样,《武训传》的讨论就变成了全国性的政治大批判。批判持续一年多。这一批判严重地混淆了思想艺术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使著名的编导孙瑜受到沉重的打击,40多位同志受到牵连。也给新中国的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据统计,1950年,我国拍摄国产故事片29部,1951年仅有1部。1951年至1954年4年中,共计拍摄了16部。

武训是清末山东堂邑县人,生于1838年,死于1896年。据传他出身贫寒,青年时因苦于不识字而受人欺骗,决心行乞兴学,以便让穷人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免受有钱人的欺压,过上好日子。武训经过30年的乞讨,积累了一些钱,在他50岁以后陆续在堂邑柳林集、馆陶、临清办起了3所义学,而他自己仍然乞讨过活,直至死去。武训的行乞兴学活动,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赞扬,清末山东巡抚张曜曾奏准光绪帝给予"建坊施表"。武训死后,其事迹"宣付史馆",被尊为"义乞"、"乞圣"。

批判原文

批判原文

题目: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时间:(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日)

作者:毛泽东

《人民日报》社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性质。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统治者的伟大斗争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诬蔑农民革命斗争,诬蔑中国历史,诬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宣传。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于到了如此之多,说明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在许多作者看来,历史的发展不是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而是以种种努力去保持旧事物使它得免予死亡;不是以阶级斗争去推翻应当推翻的反动封建统治者,而是象武训那样否定被压迫人民的阶级斗争,向反动的统治者投降。我们的作者不去研究过去历史中压迫中国人民的敌人是些什么人,向这些敌人投降并为他们服务的人是否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我们的作者也不去研究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中,中国发生了一些什么向着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上层建筑(政治,文化等等)作斗争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而去决定什么东西是应当称赞和歌颂的,什么东西是应当反对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他们学得了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但是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史人物(象武训),具体的反历史的思想(如电影《武训传》及其它关于武训的著作),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则甚至向这些反动思想投降。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一些共产党员自称已经学得的马克思主义,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

为了上述种种缘故,应当展开关于电影《武训传》及其他有关武训的著作和论文的讨论,求得彻底地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思想。

注:这是毛泽东为《人民日报》写的社论的节录。

首次开禁

时间:2005-12-8

报纸:哈尔滨日报

题目:《武训传》55年来首见天日 新中国首部禁片开禁

在上海影城日前举办的纪念赵丹诞辰90周年电影回顾展上,新中国首部禁片《武训传》被完整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媒体称这是《武训传》被雪藏55年来首见天日。

1950年年底,由孙瑜编导、赵丹主演的《武训传》在全国公映,这是赵丹在新中国成立后主演的第一部影片。

一年之后,竟掀起全国性大批判,为穷孩子办学的武训成了大地主、大流氓,《武训传》也被禁止上映,成为新中国首部禁片。

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纪念中国电影百年暨赵丹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上,这部摄制于1950年的经典之作在上海放映,并宣称是被禁后首见天日。

修复出版

2012年3月,被称为"新中国首部禁片"的电影《武训传》在沉寂了近六十多年后,开始发行正版DVD。该片于1951年公映,后遭到批判而被禁。鉴于《武训传》复杂的历史遭遇,DVD的"卖相"仍然有些遮遮掩掩,例如盒套封面左上角特意标明一行字:"供研究所用"。

2012年3月15日,一条消息出现在微博、豆瓣网上:号称"新中国首部禁片"的电影《武训传》在沉寂了近六十多年后,开始发行正版DVD,亚马逊中国、淘宝商城及西单北京图书大厦等地均有销售。

就在当天,《武训传》的网络下载也随之出现,画质还算清晰的完整版(长达197分钟)更让不少影迷喜出望外。几天下来,《武训传》在豆瓣的短评从三四条增加到五十多条,而《武训传》DVD的来源、现存拷贝的状况、这部电影所牵涉的复杂背景、历史遭遇,以及中国国产老电影的保存、修复、流通,都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武训传》DVD分为上下双碟,在亚马逊中国上标明原价99元,折后价64元,淘宝商城则售价58元。一般而言,国产老电影DVD在网络商城的售价通常只在12元至15元,《武训传》有些偏贵,但影迷却仍然买账。有网友在博客上表示自己花85元在西单北京图书大厦购买了《武训传》DVD并称"再贵也情愿买回去研究"。

截至3月19日亚马逊中国上的《武训传》DVD已断货。

影片历程

由一场批判改写的历史

《武训传》由曾执导《大路》《小玩意》等经典电影的留美导演孙瑜自编自导,男一号则是中国影史上声名卓著的表演艺术家赵丹,此外片中还云集了黄宗英、吴茵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影星,掌镜的韩仲良也是当年的优秀摄影师。"我觉得《武训传》非常好,它是孙瑜的转型之作,虽然孙瑜受了很多限制,但故事仍然讲得非常流畅,比现在的很多商业电影也要有思想",崔永元向本报记者如此评价。而国内影迷几十年来对《武训传》抱着高山仰止的态度,与《武训传》当年的艺术成就和政治遭遇有直接关系。

连映数月,好评如潮

出演《武训传》之前,赵丹已经拍出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等银幕经典之作,对艺术的执着和独创一派的表演方式令他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据悉赵丹此后专门到武训的家乡体验生活,经常穿着乞丐的破衣服行走街头,到达"人戏不分"的地步。

1951年《武训传》上映后获得巨大成功,赵丹的大女儿赵青曾在崔永元的《电影传奇》节目中回忆,上海各大影院连续数月都在放映《武训传》,街头到处都是巨幅海报,"上海先施公司挂出了三层楼高的广告,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广告。大家见了我父亲,不叫他赵丹,都围着他,叫他‘武训‘",她还透露赵丹曾私下表示《武训传》是自己演得最好的一部戏。据悉,《人民日报》曾做过不完全统计,仅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在四个月内就出现了40多篇赞扬武训和《武训传》的文 章,赵丹也在《大众电影》上发表连载文 章《我怎样演"武训"》作为回应--这样的盛况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炫目的一笔。

《人民日报》当头棒喝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社论,由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文 章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应当展开关于电影《武训传》及其他有关武训的著作和论文的讨论,求得彻底地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思想";6月5日,《人民日报》再次刊登了文 章《赵丹与武训》,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赵丹。

当时江青派出调查组到山东访问了大量武训故乡的民众,写出《武训历史调查记》。随后的7月23日,《人民日报》公布了《武训历史调查记》,指武训是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对于《武训传》的讨论演变成了全国性的批判,郭沫若、田汉、夏衍等文化艺术名人也纷纷在《人民日报》发表专访、检讨。

崔永元告诉本报记者,对于这一系列批判的来由有很多说法,但从电影史的角度来看,与当时私营电影公司的处境有很大关系:"当时国营的创作队伍还没建立起来,每年将近3/4的国产电影都是私营企业拍的。当时主张公私合营,但私营电影企业不愿意,一批判《武训传》,就全都愿意了。"

全国电影产量锐减

《武训传》的全国性大批判给新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据《中国影片大典》记载,1952年国产电影的数量从前一年的23部跌到只有8部,直到1956年才恢复为31部。与此同时,不少电影人也对创作失去了信心,不知如何把握和适应新形势,赵丹在《银幕形象塑造》一书中透露自己"演戏时犹如在‘九宫格‘里学描红,战战兢兢,不敢再想如何才能增加人物的艺术魅力,而只求如何把人物表现得‘正确‘,想象力便不够丰富了。"例如他在自导自演的电影《青山恋》中饰演一名"老红军",口碑便差强人意。

导演孙瑜此后在创作上再也没有起色,而赵丹之后出演的多个角色都被批为"有武训的影子",他一直梦想着饰演齐白石、周恩来、阿Q、李白、鲁迅等多个富有挑战的角色,也因为种种原因,至死都没有实现。

如何"平反",众说纷纭

1966年秋,"红卫兵"掘开武训墓,焚尸街头。1980年开始,民间传出为武训平反的声音,其后各级政府也开始推动为武训恢复名誉的工作。1986年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为武训恢复名誉问题的批复》,算是给武训"平了反"。

至于对电影《武训传》的评价,电影文化工作者妖灵妖认为:"胡乔木的讲话,基本上可以视作平反的一个标志"。这篇讲话就是1985年9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胡乔木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非常片面、极端和粗暴》。此后《武训传》也确乎在不同场合进行过放映,《武训传》DVD的出版似乎让"解禁"的味道更浓。

崔永元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胡乔木说的话不能算是为《武训传》平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国家、政府来批判的,那当然要用国家和政府的名义给它平反了。"2011年,崔永元、陈 道 明、王兴东、冯骥才等五名政协委员曾提交"给‘争议电影‘松绑"的提案,其中包括《武训传》《清宫秘史》《苦恋》等多部国产老电影,崔永元透露该提案已被驳回,但他会继续"据理力争"。

2009年,导演高 希 希曾表示要拍摄电视剧版《武训传》,他告诉本报记者,当时小马奔腾影视公司购买了小说《武训大传》的版权,他本打算拍出来,但后来因为档期、筹备等原因而暂停,"我们签的版权有7年,以后有机会再说"。他认为,电影版《武训传》中的一些理念滞后了,但这个题材的敏感性他并不担心,"我觉得改革在向前走,政策也有一个完善的过程"。

崔永元:《武训传》我看了十几遍

主持人崔永元向两会提交的"给‘争议电影‘松绑"的提案,其中也提及了要给《武训传》一个说法。他个人收藏了两个该片的拷贝。

如果说把这些老电影拿出来放,被人说成是烂电影、没人买票,都没关系,但不能因为没人看,就把它打成"毒草"吧?艺术、市场评价和人身安全,这是两回事。--崔永元

收藏两个《武训传》拷贝

《武训传》我很久以前就看过,非常震撼,我前后看了得有十几遍。我自己有俩《武训传》的拷贝,一个是我从甘肃一个影迷收藏那儿买回来的,五六年前他打电话来问我要不要,我还问"你这是《武训传》还是《鲁迅传》啊?"生怕听错了,这个拷贝挺好,有划痕但是不厉害;另一个是我从河北买回来的,质量更好。《武训传》在这几年有一些放映活动,比如在赵丹纪念会或者孙瑜研讨会上放一遍,每一次在电影界都是一件天大的事,我每次都会被告知。在我心里,《武训传》从来不是一个有问题的电影。

批评者后来也都被批评

我做《电影传奇》采访过一大批人,比如赵青、谢晋、原《大众电影》副主编唐家仁、演"小桃"的王蓓,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当时昆仑影业公司总经理任宗德,他也是《武训传》的制片人。我采访的时候他都九十多岁了,他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武训传》的事,老人家已经去世了。

任宗德说当时是希望《武训传》的投资加大,所以拍摄跨越了两个时代,从解放前开拍,到解放后才拍完。影片上映初是一片好评,但后来,看看批判这部影片的名单,全都大名鼎鼎,可这些人后来也都特别惨,他们批判《武训传》的时候没有想到,有一天也会有人这么批判他们自己的作品--全都倒了霉,从郭沫若开始。

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认为文艺界的春天又来了,孙瑜写了一篇翻案的文 章,说自己是怎么出于好意来拍《武训传》的,结果他得到的是下一轮更加猛烈的批判。赵丹劳改完之后放出来,话都不会说了。黄宗英回忆,他有时候会半夜醒来说话,黄问他怎么了,他说想快点恢复说话,好去演电影,黄宗英就说:"你还演啊?"

这不只是一部影片的事

我和陈道明他们去向政协提案,希望给《武训传》这些"争议电影"松绑,因为我觉得这不仅是一部电影的事,那可是关乎背后成百上千人的事啊,他们的后代都背着这个阴影。

我认为,如果要为这些影片平反,就应该发一个通知,或者应该在电影频道或者院线公开播映,这才意味着没事了--就是为了还艺术家一个清白嘛。

 反思

《武训传》的批判被视为新中国"第一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的发端(《中国电影百年》语)。早先国内放映的时候,可以算是好评如潮的。事实上,正是因为"好评如潮",才更为突显其显现出的政治问题的"严重性"。当时在上海的上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后的媒体上还有关于编导孙瑜和演员赵丹对于影片的经验介绍性的文章,可见当时有树立典型的苗头:名导和明星的珠联璧合。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应该重视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随后而来,掀起了批判风潮,从电影摄制人员扩到到整个文艺界,从具体的"武训评价"到抽象的阶级立场,终于成为政治性的运动。此后《武训传》永远都不享有纯粹的文艺评价,而紧紧的和政治发生了关系。

在其后的多数关于《武训传》的评论文章中,无论是当事人的回忆录,还是研究者的学术文章,都已经舍弃了电影艺术的标尺,而成为研究"谁之过?"的历史淘金。比较典型的就是将《武训传》批判归结为江青个人阴谋报复行为,是对知根知底的赵丹等前同事的个人迫害。

江青借着批判《武训传》的风潮,组团写了《武训历史调查记》一文,该文考据丰富,旁征博引,实在是集大成的典范之作。可见当时的人们确实有股韧劲。

如果说《武训传》是个政治和文化的符号,那么这个符号最起码指代的是一种"严谨持重无所不用其极的改造"。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能根据武训的人物和形象的反面,迅速寻找并打造相应人物和形象予以回击。这种创造力不仅仅是模仿,更是水平。迪斯尼素来以改造他国童话传说闻名于世,对中国《花木兰》的改造,换来的只是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挖掘原著的《宝莲灯》,而同是讲述母子亲情题材的动画片,迪斯尼随之而来的《人猿泰山》把亲情提高到了一个人兽间的争议高度。对于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迪斯尼采取精彩讲述的方式,梦工厂则选择了完全解构。《调查记》及"宋景诗"完全证明了这样的创造力并非国人所缺,只是渐渐的淡忘了。或者说,没有缺失也没有淡忘,只是从来没有用在创作或者娱乐这些形而上的无用方面,而是更多地深入实践到"为人处事"的能力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