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租借协定

《中美租借协定》,简称《租借协定》或《互助协定》,1942年6月2日,宋子文和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协定声明中华民国之防御及抵抗侵略对于美国之防御关系至为重要,两国政府议定美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大总统准予转移或供给防卫用品、防卫兵力及防卫情报提供给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将继续协助美国之国防及其加强,并以其所能供给之用品、兵力或情报供给之。
中文名:
中美租借协定
人物:
宋子文和美国国务卿赫尔
时 间:
1942年6月2日
简 称:
《租借协定》或《互助协定》

目录

协定简介

《中美租借协定》,1942年6月2日,宋子文和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简称《租借协定》或《互助协定》)。
中美租借协定中美租借协定
协定声明:“中华民国之防御及抵抗侵略对于美国之防御关系至为重要”。两国政府议定:美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大总统准予转移或供给防卫用品、防卫兵力及防卫情报提供给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将继续协助美国之国防及其加强,并以其所能供给之用品、兵力或情报供给之。根据上述协定,中美两国政府又在华盛顿签署了8.7亿美元的《中美租界物资协定》。

历史背景

中国抗战的财产损失:以1937年的美元币值计算,共损失300多亿美元。军民伤亡达数千万,当时日本每年国民总收入为7.7亿美元,如果日本对此负赔偿责任,要半个世纪才能还清。而中国在抗战期间得到的盟国所有援助,不过如下;中美结盟后,美国加大了对华援助的数额。1942年双方签订的《中美租借协定》,中国可以无偿获取美国大宗军事援助。据美方统计,战时美国对华租借援助总额8.46亿美元,其中除2000万美元须偿还外,其余都是无偿赠予。加上苏联的1.7亿美元,总共不过10亿美元。而美国通过实施租借法,共提供给苏联和英国租借物资约40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得到的只是租借总额的零头,而且决大部分是在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得到的。

联队组建

1937年底,中国空军力量在抗战中几乎损耗殆尽,制空权完全被侵华日军控制。1941年8月,由陈纳德组建领导的美国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赴华参加抗战后,形势有了改观。然而,一支航空队远远不能满足抗战的需求,而当时的美国政府还愿意提供更多的装备。于是,陈纳德将军提出在美国训练中国飞行员,让他们学习美国作战方法的计划。这就有了中美空军混合联队(又称中美联合空军)的最初构想。
1942年6月,根据《中美租借协定》的相关规定,国民政府分两批派遣中国空军各部队飞行员赴印度进行改装训练。接着,又有部分飞行员被送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鲁克及雷鸟机场,接受高级训练。同时,一大批中国热血青年在考取美国空军学校、接受训练后也纷纷回国效力。到了1943年春,中国空军中已有一批新式飞机和能驾驶新式飞机的飞行员。1943年5月,陈纳德将军与其直属上司、战区司令史迪威中将,飞返华盛顿参加高级军事会议。在筹备未来在中国作战的十四航空队时,一个念头从陈纳德脑海中萌生:引进中国飞行员,充实飞行于中国的第十四航空队各单位的兵力。按美国空军在海外的部署,在组织之前,必先获得装备和训练。但是,当时的美国政府打破了这个常规,立即抽调一批军职专业人员,以特别命令公布了一份名单,委任戴维森准将,在“荷花”的代名下,负责编组中美混合联队。

联合空军

1943年10月,中美空军混合联队正式在桂林成立,由中国空军和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部分人员共同组成,飞行员和勤务人员中方约占2/3。联队设立了第一、第三、第五共三个作战大队,每个大队下辖4个中队,每个中队又有4个分队,每个分队6架飞机。其中第一大队为轰炸机大队,使用B-25中型轰炸机。其他两个大队是战斗机大队,早期使用画有鲨鱼嘴的P-40型战机,后来换为新式的P-51“野马”型战机。每个作战大队都是双重编组,从混合联队司令到中队长各级指挥官均由中美双方各派1人担当。如遇有战斗任务时,则都由中美两国飞行员混合出动。混合联队驻防桂林、赣州、恩施、芷江、汉中等地,由陈纳德将军统一指挥,但隶属中国空军序列。
在混合联队中,两国飞行员的语言交流是一个问题。中国飞行员大致分为两类:有一批是年龄较长的资深飞行员,他们早在1938年就曾与日本人作战;另一批则是刚从美国亚利桑那州各训练班回来的新手。许多年长的飞行员不会说英语,年轻者自然就充当了他们的翻译。在战斗中,懂英语的中国飞行员常常用中文复述无线电指令,使编队中所有中国人都能懂得通话内容。随着时间的推进,语言问题有所改进。为了加强沟通,混合联军还想出了一套手势,作为飞机飞行时的通信联络方法。随着中美混合联队的日臻成熟,中国空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直至完全夺回中国的制空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