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访谈

( 央视栏目 )

《心理访谈》是CCTV12的一栏电视节目,也是提供心理学帮助的一个活动平台,由阿果、张小琴、周凌主持,播出时间为周日 22:03,每期节目都有具体的当事人到场,他们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难题,如夫妻关系,亲子教育,人际交往等等向主持人倾诉,专家则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的不同角度,帮助人们认知、梳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心理和行为,并给出有大众借鉴意义的建议,以帮助公众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栏目将以个案出现的心理压力、心理危机、心理困境为切入点,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如何应对的方法;栏目以心理视角解读个案故事和社会事件,从心理科学的角度以通俗的方式在大家有相似经历或能产生共鸣的故事中帮助人们认知自己的情绪、心理和行为并能够给予适当的方法和建议,以体现栏目的贴近服务性和实用性。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心理访谈​播出频道​CCTV-12
​国家/地区​中国​播出时间​首播 周日 22:03
​栏目类型​心理栏目​在线播放平台​央视网
​主持人​阿果、张小琴、周凌​每集长度​40分钟
​制作公司​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间​周一 01:32 06:21
​首播时间​2004年12月28日​播出状态​播出中

节目形式

节目背景

心理访谈心理访谈
随着我们的社会进入了新的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常常使人们处于失衡状态,个人的亚健康情绪及亚健康心理的积累,以至于有人说: “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而诱发的众多的社会矛盾也与此密切相关。为此,央中央电视台在新开播的社会与法频道(12频道),经过策划和准备,打造出了中央电
视台唯一一档大型日播心理栏目《心理访谈》,同时,这也是全国第一档现场个案访谈的心理栏目。也将为那些极需要抚慰与疏导的心灵找到一个可以栖息的家园。
心理问题 触目惊心
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宣布,中国每年有大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即每10万中国人每年有22人轻生,估计还有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在21.6%以上,大学生也在16%以上,这揭示了当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存在不良状况,正是由于学生心理的亚健康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矫正、疏导,才使他们产生种种不良行为,也许“马加爵案”只是其中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个案,但诸如厌学、沉溺网吧等报道频频出现在媒体中不难看出这一问题的严重。
工作变动、人口流动、竞争加剧等问题使人们处于失衡状态,众多的社会矛盾与此密切相关,个人的亚健康情绪及亚健康心理的积累,导致了许多惨剧的发生。据可靠资料,中国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约3000万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20%的青少年有抑郁症状,其中4%重度抑郁。他们无论是心理活动方面如焦虑、冷漠、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意识模糊、紊乱等等,还是行为方面的固执、富于攻击性甚至痛不欲生等日渐频生,急需治疗。有专家说,面对社会生活压力的不适应和心理问题的困扰对大众生存、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威胁,将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而远远大于生理疾病可能带来的伤害。
针对这一日益严重的问题,中央电视台适时推出了大型日播栏目《心理访谈》,为人们提供一个敞开心扉、打开心结的平台,这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档心理健康类栏目,它的开创和播出对于体现中央电视台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
全新栏目 全新理念
在现代社会,人们不仅需要生活的安全感,更需要生活的幸福感。在安全感的前提下,如何幸福健康的生活,实现和谐人生不仅是现代人关心的,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的。因此,关注人类的幸福感、引导人们拭净心灵之窗、远离阴形杀手不仅是栏目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基于我国精神卫生的现状,央视新近改版推出的社会与法频道将全新打造大型心理栏目《心理访谈》。央视社教节目中心副主任魏斌说:“这是一档为面临种种社会生活压力、处于心理危机、心理困境中的现代人试图提供解决方案、并为公众提供心理服务的栏目,也就是对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甚至是反社会人格进而导致犯罪、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人们潜在的心理压力,进行“防患于未然”的心理疏导、心理指导、心理矫正、心理引导,帮助公众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栏目也为大众建立了一个心理互助交流平台,在心理文化理念方面占有制高点并能预防大众不良情绪的积累。”

节目制作

虽然心理问题正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心理学家在人们心目中还有一定神秘感。《心理访谈》栏目让心理学家和当事人面对面,而邀请众多高水平的心理学家也是栏目的一大法宝,其中有中国心理学会、北京社会心理学会等研究机构和有心理案例实战经验的社会工作者,他们非常支持这个栏目的开办,而他们手头拥有的大量咨询事例可成为栏目遴选的线索。随着栏目的开播,栏目还和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还将开通免费的心理健康热线,和《心理访谈》栏目形成互动平台,同时介绍心理学家为这些前来做节目的人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栏目组还将在央视网站设置栏目的观众互动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第一手材料或当事人。此外,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会成为栏目选题常做常新的源头:体育赛场上面对失利时的心理调整、中高考落榜时的心理危机、单亲家庭的孩子逆反心理、爱与被爱中的相互理解、频繁跳槽的心理惯性、因恐惧社交而引发的酗酒习惯等等。还有涉及的生活领域诸如同事关系、家庭关系、恋爱问题、婚姻问题、职场问题、压力与减压、网恋、睡眠障碍、自杀现象、梦解析、预防犯罪和犯罪心理分析等。

节目特色

一、午夜访谈 心灵对话 《心理访谈》是全国第一档以现场个案访谈为电视表现形式的心理栏目,每期20分钟,每天11:15在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播出,次日下午14:45和晚上23:25重播。
节目气氛温馨、动情,谈话现场平等、互动,节目调性积极、向上,且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气息。
二、 贴近生活 服务大众
《心理访谈》把自己定位为服务类节目,和以往不同的是,节目把关注的视角从生活服务上升到心灵服务。每期节目都有具体的当事人到场,他们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难题,如夫妻关系,亲子教育,人际交往等等向主持人倾诉,专家则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的不同角度,帮助人们认知、梳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心理和行为,并给出有大众借鉴意义的建议,以帮助公众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三、全新栏目 全新理念
社会转型、竞争加剧、工作变动、人口流动……,个人的亚健康情绪及亚健康心理的积累,往往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事业发展。因此,关注心理健康、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心理访谈》栏目,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敞开心扉、打开心结的平台,作为中央电视台第一档心理健康类栏目,我们愿意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科学、客观的引导和帮助。

节目定位

《心理访谈》定位为服务类节目,但是和以往的服务类节目完全不同,以往节目主要定位是生活服务,而《心理访谈》则是心灵服务,是深入到人们心灵深处,解决心理问题的深层次服务。《心理访谈》也和以往的一些只是针对现象泛泛而谈的电视心理节目不同,每期节目都有具体的当事人到场,具体分析解决当事人的困惑、矛盾,这也使得节目的设置,更能够充分体现中央电视台提出的加
强节目服务性、贴近性的宗旨。
即将与观众会面的这一栏目将以个案出现的心理压力、心理危机、心理困境为切入点,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如何应对的方法;栏目以心理视角解读个案故事和社会事件,从心理科学的角度以通俗的方式在大家有相似经历或能产生共鸣的故事中帮助人们认知自己的情绪、心理和行为并能够给予适当的方法和建议,以体现栏目的贴近服务性和实性。节目形态 别致新颖
据央视社教节目中心社会专题部该栏目的制片人梁红介绍,这是全国第一档以现场个案访谈为电视表现形式的心理栏目,每期20分钟,每天在社会与法频道的23:10首播,每天上午11:35和下午15:25重播两次。节目鼓励当事人出镜,如有不愿意暴露自己身份的人经其同意,节目会在演播室现场设置一屏风以遮蔽当事人的形象。谈话氛围是温馨、平等、交流和互动,当事人娓娓道来,专家循循善诱,主持人和心理专家的引导态度乐观、达观和宏观,专家的分析合情合理、入耳入心,且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气息,整个节目的调性不仅积极、向上、进取,而且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理性的思考。
在节目的解读方式上,栏目提倡用心理学的视角,提示大众所不熟知的心理背景信息,并能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上进行开掘,并试图为当事人提供出解决方案。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栏目选择的当事人绝不仅仅局限于“有心理问题的人”或是“心理病”的个案,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或在不同人生阶段都存在着心理困惑,这在生活中是比较普遍的。从栏目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心理压力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面对的问题,所以栏目的设置着眼点不是在“病”或“问题”上,而是做在“压力与健康”上,针对人们普遍遇到的各种心理困境来选材,这样不但扩大了选材范围,没有出现“心理问题”但是面临心理压力而无所适从或非常焦虑的当事人也是节目的选材对象,而且最重要的是明晰了栏目的宗旨:是围绕着预防不良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的积累爆发、如何塑造一个积极快乐向上健康的“我”这个目标而进行的。随着栏目的成长,在节目之外的观众网站信息互动中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当事人和参与者。

心理专家

李子勋

心理访谈心理访谈
临床主任心理医师,具有医师资格、行医执照、与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心理医生资格证。 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 
1990-91年在北医六院学习精神病学与医学心理学。
1997-99年接受德中高级心理医师培训。
曾接受分析性心理治疗、行为认知治疗(催眠训练)、系统性家庭治疗的培训与学习。

 

 

 

杨凤池

男,47岁,医学心理学暨精神卫生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 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咨询工作。1996年获国际本体心理学会颁发的“临床心理学家”资格证书。1997年6月参加瑞士日内瓦国际心身疾病研讨会,1997年10月参加莫斯科第一届世界本体心理学年会,并做大会发言。
杨凤池开展了大量心理学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他的活动被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二台,北京和中央电台和报刊报道,并经常应邀在电视台和电台主持心理咨询节目。

周正

男,45岁,中山大学毕业,著名新锐实证心理学家,以尖锐、务实的语言风格而著称。 他擅长语言心理分析,推崇后精神分析术,提出心理文化说,重视早期印痕作用,强调心身因素的区别及交互,创立类催眠学说。
他常以犀利、直率的语言给来访者一个强烈地冲击,并着重指出来访者在现实中的发展之路,使来访者在重新认识自我后,振奋走向希望。亦是央视《健康之路》、《人物新周刊》、湖南卫视、天津卫视等特邀心理专家。擅长亲子教育、两性心理,同时亦是心理学业内著名的管理心理应用专家,有《卓越而幸福的管理者》、《总裁艺术 管理语言》等著作。

雷明

北京晨晖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主任,积累了大量的心理咨询个案和企业EAP个案,拥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和企业EAP服务经验。
曾担任可口可乐公司『美汁源果粒奶优』新产品市场推广策划顾问,箭牌(绿箭)集团市场推广策划顾问,市场调研顾问。
雷明雷明
担任CCTV-1《半边天》栏目常驻心理专家,CCTV-12《心理访谈》、CCTV-10《人与社会》等栏目特约心理专家,中国教育频道《成长不烦恼》、《春天里的7次聚会》和《职来职往》的嘉宾,贵州卫视《安全密码》的主持人,担任北京电视台《真情互动》、《心灵密码》、《谁在说》、《选择》、《经济法眼》、《生活大调查》、《身边》、《聚星坊》等栏目特约心理专家。
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心理点评专家。
北京爱家广播AM92.7《两个女人一台戏》、北京故事广播AM603《说烦解忧》、北京交通台
FM103.9《都市调查组》特约心理专家。
《时尚COSMO》、《时尚家居》、《健康之友》、《都市主妇》等多家平面媒体的心理专栏撰稿专家。
著有《郁闷》、《说出我的秘密》等书。

主持团队

阿果

阿果
职业: 主持人
出生: 6月7日
出生地: 四川省大凉山
族别: 彝族
主要 工作经历:1994年 —2002年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
2002年—2004年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
2004年—现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心理访谈》栏目
栏目箴言: 打开心灵之门,倾听心理故事,倡导快乐人生。心理的故事一旦打开——比天空更广阔,比海底更深邃,比我们看到的世界更让人回味无穷。

张小琴

张小琴,女,文学博士,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栏目主持人,主任播音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曾任《山东文学》杂志社编辑,山东电视台《道德与法制》栏目、全国普法办公室与
山东电视台合办的《金剑之光》栏目制片人、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主持人。曾短期兼任《社会经纬》、 《新闻调查》栏目主持人和出镜记者。
1995年获得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金士明杯”第二届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社教类金奖。
2001年获得第五届“金话筒奖”。
1996年、1998年两次获得“金剑奖”全国优秀法制节目主持人奖。1995、1999年分别获得第二届、第四届金话筒奖银奖。
1998年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编辑”。作为策划人和撰稿人、主持人参与制作大型系列节目《法治中国》,获1999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参与2003、2004年度中国记者风云人物推出活动,担任央视记者节特别节目主持人、撰稿人,其中03年度的节目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特别节目类一等奖。

周凌

周凌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1996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先后在《半边天》栏目和《生活》生活栏目担任编导。
2001年到《讲述》栏目任编导,后担任该栏目主编。
2004年10月开始参与《心理访谈》栏目的筹备工作,并担任主编。
寄语: 让每一个心灵,都有一个休息的港湾;让每一段人生,都更加精彩和成功。

播出信息

首播时间:周日 22:03
重播时间:周一 01:32 06:21
独播频道:CCTV-12